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最后的罗马皇帝 > 序章 众城之女皇与红苹果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当土耳其人高声叫嚣着“你们永远也不能将伊斯坦布尔变成君士坦丁堡。”“我们的祖先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生活在这里了。”与他们相邻的希腊人内心该是多么五味陈杂啊。

    当被古希腊人称为胜利象征的鹰隼寄居在苏莱曼清真寺,从这里它可以俯瞰这座拥有1500万人口的城市,泰然自若地静观岁月的流逝。如果这只猛禽的先祖在1453年的清晨在君士坦丁堡上空盘旋,就会发现城市的布局与今天相差无几,但远远没有现在这么熙熙攘攘。

    君士坦丁堡大致呈三角形,南北两侧被大海所保护。北边是有屏障保护的金角湾深水港,南面则是拥有汹涌波涛的马尔马拉海。从空中俯瞰,可以轻松辨认出三角形沿海的两边岸上连绵不绝的防御工事,海潮则以每小时7海里的速度流过,这座城市既有天然屏障,也有人工防御。

    但这个三角形的西面底边才是最不同寻常的。那是一条复杂的分成三道的城墙防御体系,设有间隔相近的高耸塔楼,城墙外还掘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壕沟,当然在帝国衰落之前这原本是护城河。坚固的城墙从金角湾一直延伸到马尔马拉海,封闭了城市,阻挡住外来的入侵。

    这就是历经千年的狄奥多西墙,中世纪世界最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对14和15世纪的奥斯曼人来说,它是“卡在真主喉咙里的骨头”,对他们的雄心予以嘲讽,阻碍了他们实现宏图霸业的夙愿。对于基督教世界而言,它是抵抗***的壁垒,保护他们免遭***世界的入侵。

    这里也是千年帝国的心脏,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城市,众城之女皇。

    博斯普鲁斯海峡隔断了欧亚大陆,像一条大河一样穿过覆盖森林的丘陵,一直注入到黑海之中。海峡的另一边是小亚细亚,或者叫安纳托利亚,拜占庭帝国曾经最重要的经济、军事重地,不过如今也都沦落到了奥斯曼人的手里。w~

    在朝向欧洲的那一侧,大地较为平坦,延伸到西面140英里处的奥斯曼城市埃迪尔内,在罗马人统治时期他的名称是哈德良堡,为了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而建。然而就在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一些非同寻常的事。

    在连接两座城市的崎岖道路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行军。大群头戴白帽和红头巾的人正背负着武器、行囊前进着。弓弩、长枪、火绳枪和盾牌在低沉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成队的骑兵在经过时扬起烟尘,链甲如同涟漪,叮当作响。

    长长的辎重队伍跟随其后,马匹和骆驼驮着各式物资以及相应人员—矿工、厨师、铁匠、木匠和被战利品吸引而来的冒险家。队伍的更后方还有一些奇特的东西,大群公牛和成百上千的老公正在无比艰难地将大炮拖过松软的土地,整个奥斯曼军队井井有条的朝着目标进发。

    如果能看得更远,就能发现这次军事的更多细节。一群桨帆船正从达达尼尔海峡的方向艰难而缓慢地顶着风而来,活像是中世纪绘画里的景象。高舷的运输船正从黑海运来木材、粮食和武器。成群的牧民、市民、农民、商贩、营妓以及流浪汉从安纳托利亚走来,直奔博斯普鲁斯海峡,响应奥斯曼帝国的号召。

    这些参差不齐的人员将组成一支协调有力的大军,而这支大军只有一个目标:君士坦丁堡,既古老的拜占庭帝国在公元1453年仅剩不多的残余部分。

    即将交锋中的中世纪人民是非常迷信的,他们相信语言,追寻征兆。在君士坦丁堡城内,古老的纪念碑和雕像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人们相信,对世界未来的预言就隐藏在罗马石柱的铭文中,尽管这些铭文的最初故事已经被人遗忘。

    1453年的春季非常令人不安,博斯普鲁斯海峡上一直笼罩着浓雾,地震不时地发生并且在反常的季节里下了雪。在已经惶惶不安的城市内,这些都是不吉利的预兆,或许预示着世界末日的到来。

    正在逼近的奥斯曼军队也有自己的迷信。君士坦丁堡被称为“红苹果”,因为它是世界霸权的象征。攻克这座城市是一个可以上述800年的热忱的***梦想,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知本人。关于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传说、预言和伪经言论。

    在正在逼近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士兵的想象中,红苹果有一个具体的位置。圣索菲亚大教堂门外的石柱上矗立着查士丁尼大帝的青铜骑马像,这是一座与早期拜占庭帝国威势相称的宏伟纪念碑,也象征着拜占庭扮演的角色:抵御东方侵袭的基督教堡垒、基督教世界的灯塔。

    奥斯曼人想象中的红苹果便是查士丁尼像手中带有十字架标志的球,一般被称为“王权宝球”或者“十字圣球”,象征着罗马皇帝独一无二的绝对统治。奥斯曼人也是为此而来:极具传奇的古老基督教帝国的威望,以及它似乎蕴含的世界霸权的可能性。

    特拉布宗的乔治,希腊学者,同时也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他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著作翻译成了拉丁文。他就写道:“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君士坦丁堡,罗马人的皇帝同时也是全世界的皇帝。”

    拜占庭人对围城早已熟悉,因此绝不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在公元1453年之前的1123年里,君士坦丁堡大约被围攻了二十三次。但它只被攻破了一次,不是被阿拉伯人或保加利亚人,而是从金角湾登陆的西方十字军的基督教兄弟们,即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不过即使如此君士坦丁堡西面的狄奥多西墙依旧保持着不败的记录。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帝国猛烈地碰撞在了一起,这场围城战也涉及了一个正在发生重大转变的世界的其他方面:火炮的研发、攻城战的艺术、海战策略、宗教信仰、以及中世纪史诗故事最后的缩影。

    现代民族主义者将君士坦丁堡攻防战解读为希腊和土耳其民族之间的斗争,但这种简单化的观点是非常误导人的。双方都不会接受甚至无法理解这种观点,尽管双方都用这样的说法来指代彼此。

    奥斯曼人,按字面意思就是“奥斯曼的部落”,都自称为奥斯曼人,或者简单地称自己为***。土耳其人是西方各个民族国家使用的一个词,总体上是贬义的。1923年,为了建立共和国与先前“落后野蛮”的旧帝国彻底划分开来,奥斯曼人才从欧洲借来了土耳其这个词。1453年的奥斯曼帝国就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将它征服的各民族都吸纳进来,而很少考虑他们的种族身份。

    奥斯曼帝国的精锐部队是斯拉夫人,主要将领是希腊人,海军将领是保加利亚人,甚至连苏丹都自称有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的血统。另外在奥斯曼奇特的地方政治制度下,成百上千的基督教士兵也伴随苏丹从埃迪尔内开往君士坦丁堡。

    他们的目标是城内讲希腊语的居民,我们现在把这些人称为拜占庭人或希腊人。然而拜占庭这个词是在德意志历史学家在1557年提出的,为了区别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直到希腊独立建国,这片地区大部分人的民族认同依旧是罗马人。

    君士坦丁堡是***教和基督教在漫长距离山进行斗争的最前线。在这里,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抗了800年。1453年的春天,两大一神教和两大帝国将在历史性时刻中发出最后的碰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