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双穿门:直通明末1639 > 第17章 内阁会议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最终董小宛还是嫁进了李府,苏媚在简单教了两人一些会计知识之后便准备回现代了,李子明于是和苏媚一起回了趟现代,不过李子明随机又赶往明末苏州,他必须在苏州等待着张国维的消息。

    另一方面,张国维的奏疏送到京师之后立刻引起了崇祯帝的兴趣,他翻看了张国维的这道奏疏,在奏疏中,张国维向崇祯帝说明了重开东江的三大好处:

    首先是牵制建奴,使建奴不敢长驱入寇,其次是收拢辽民,将在北直隶和山东与当地人关系紧张的辽民减少一些,最后是制衡关宁军,关宁军耗费了数量庞大的辽饷却屡战屡败,偏偏朝廷还不敢对这些人怎么样,只能安抚再安抚。

    张国维的奏疏让崇祯帝颇为意动,他其实也知道到东江衰弱之后建奴的入寇确实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也知道辽人因为建奴入寇被关内各省的民众迁怒,更明白关宁如今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军阀集团,但是崇祯帝也知道,重开东江面临着两大问题:

    一是钱粮,二是人选。

    首先是钱,现在明廷已经近乎破产,这个节骨眼上,去哪搞钱?

    虽然张国维在奏疏中提出了“借债”的说法,以朝廷名义向江南富商借债并许以利息,可崇祯帝知道这个提议一旦提出朝中那些清流必然反对,而且万一变成像王安石变法那样变成强制摊派那该怎么办?

    而且如今夏收已过,想支撑新的东江镇的粮食供应还真的像奏疏中说的那样只能依靠海商,可如今的海商还处于一种灰色地带,堂而皇之地拿出来讨论真的合适吗?

    除了钱粮,人选也是大问题,虽然张国维在奏疏中保举了一位辽地举人充当新的东江镇领袖,能得到巡抚的保举,想必这个举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但是,崇祯想起朝中的文人,他又摇摇头,登基十二年之后,他对于文人的能力已经失望透顶,崇祯帝所见的大部分文人不是眼高手低就是空有气节,能真正办事的寥寥无几。不过如今虏寇肆虐,崇祯帝又确实拿不出合适的人选。

    崇祯帝把奏疏放回桌上,他轻轻敲打着桌面,脑中想过一系列事情,虽然他心里已经肯定了张国维的说法,但是想了想崇祯帝决定还是先和内阁通一下气。

    皇帝的意思传到内阁之后,刚当上巡抚不久的薛国观便暗叹倒霉,他没想到自己刚当上内阁首辅不久就又面临着和清兵有关的重大议题:

    上一任内阁首辅刘宇亮就是因为清兵入寇而丢了首辅的位置,每一次和清兵有关的事情总能引起一场官场地震,所以现在大臣们最怕的就是和清兵有关的事情。

    除了薛国观,其他几名刚刚上任不久的阁臣也是这样想的,当然,目前圣眷最隆的杨嗣昌除了有些头疼还有些不高兴。

    因为杨嗣昌坚信的是“攘外必先安内”,在杨嗣昌看来,清兵再强横最多也就是当年辽金的水平,而农民军可是有覆灭明王朝的危险的,所以,把大量钱粮兵马扔进辽东这个无底洞是非常不明智的,这些力量扔在辽东可能溅不起几点水花,但放在关内却能剿灭大批流寇。

    不过杨嗣昌也很清楚,皇帝的圣眷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违逆皇帝的意向,所以杨嗣昌也只能顺着崇祯帝的意向。

    内阁大臣到齐之后,崇祯帝说道,“张国维的奏疏你们都看了吧,说一下你们的看法。”

    几位阁臣知道崇祯帝肯定是有意向的,不然如果崇祯帝压根不想重开东江镇的话,是不会召集阁臣来商量的,但是众人又知道,崇祯帝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肯背锅,一旦开口那若是将来有偏差那么就是妥妥的背锅侠了。

    众人沉默了一阵,崇祯帝见无人说话,便点了他最爱的杨嗣昌的名字,

    “文弱你怎么看?”

    杨嗣昌无奈,他其实是反对重开东江镇的,但他他斟酌了一下,说道,

    “陛下,重开东江固然好处甚多,但是钱粮如何解决?张巡抚提出的几个方法恐怕很难通过朝议。”

    崇祯帝皱了皱眉头,转而看向薛国观,“首辅的意思呢?”

    薛国观知道皇帝对杨嗣昌的回答不太满意,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咬咬牙说道,

    “臣认为张巡抚的奏疏有道理,没了东江确实是建奴敢于直入山东横行无忌的重要原因,但是张巡抚保举一个举人做东江新领袖这点臣不敢苟同,我大明律令外派一方至少需要进士功名,请陛下三思。”

    薛国观说完剩下的几人脸色微变,最好糊弄的两点被这两人说完了,接下来就不太容易应对了。

    崇祯帝看了看剩下几人的脸色,他叹了口气,群臣总认为他不肯担责但这群大臣又何时有过担当?

    崇祯帝说道,“去年至今年年初,建奴荼毒京畿山东,流寇又复起,我大明官吏缺员严重,若其人确有奇才,破格提拔亦可。”

    崇祯帝这话几乎已经完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几个阁臣也不得不表态了,没有办法,崇祯帝换阁臣换得太快,阁臣们没有勇气和皇帝的意向作对,于是只得纷纷表态赞同。

    确定了态度之后就是讨论可行性了,这时崇祯帝又点了杨嗣昌的名字,杨嗣昌便说道,

    “张巡抚所说大概可行,但不可太过明示,可令江南筹措军费,福建筹措粮草,委派可靠官吏指导两地官员配合,至于张巡抚保举之人,可赐以武职,另派监军太监观察之,同时,传令关宁诸军给予支援。”

    崇祯帝点点头,他还是很满意杨嗣昌的表现,虽然张献忠复起让朝中对杨嗣昌的意见很大,但崇祯帝仍然对杨嗣昌给予厚望。

    这场内阁会议结束后崇祯帝特意留下了杨嗣昌,这个举动让几个阁臣不禁对杨嗣昌另眼相看,但杨嗣昌心中却叹了口气,他知道皇帝估计是要自己去处理湖广的流寇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