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大唐之杜二传奇 > 第四章 于心安处是吾家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贞观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杜如晦出殡的吉日。

    杜荷见到了他曾经的‘属下’,皇帝派来了他的御马,杜如晦出殡享天子驾六。

    经过数日恶补和精心准备,杜荷终于能够认全在场的人,灵堂左边是叔父杜楚客,杜楚客旁边站着的是三伯父杜敬同,就是之前送了很大一个庄子那位,大方人。三伯父后面站着的和大哥差不多大的青年是三伯父的儿子,堂哥杜从则。

    灵堂外面左边站着一位中年人,素白半袖衫罩着紫色的圆领官服,面微黑,留着两撇胡子,皮肤有点松弛,炯炯有神的双眼正盯着杜如晦的灵堂,尽管有点不礼貌,但整个人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哀思,他叫房乔,字玄龄。

    房玄龄背后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留着雪白的长须,素白半袖衫罩着深绯色的官服,老头儿叫虞世南,阿耶的墓志就是他写的。此刻他却恭敬的侧身同右边的一位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着话。

    他叫李承乾,是皇帝李世民的大儿子,当今太子殿下,万万没想到他居然会来为阿耶出殡,万万没想到他居然同自己与大兄一样戴着重孝。

    虞世南对李承乾拱了拱手结束了谈话,抬头看了看天便进屋对杜构道:“大郎,时辰到了,该出发了。”

    杜构精神有点恍惚,被虞世南惊了一下,赶紧回神,起身行礼道:“如此便有劳伯父了。”

    “吉时已到。”虞世南长声唱到。

    众人一听,回神的回神,起身的起身,依亲疏年龄地位立于两旁。一群身着素白长衣之人鱼贯而入,三十二杠已经备好,少顷便准备妥当。

    “起灵”见准备妥当,虞世南继续唱到。只听“啪”一声,伴着起灵,杜构打碎了’阴阳盆’,然后于灵前打起了白幡,杜荷赶紧去抱起了灵位,二人打头,杜如晦的棺材被健仆们抬出,皇帝准备的灵车就停在杜府门外。

    正在此时立于旁的房玄龄却突然唱了起来“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春寒四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B?i。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声音愈发哽咽。

    “出山”将棺材扶上马车,虞世南继续唱到。

    杜构打幡在前,杜荷抱灵随后,接着却是李承乾手持‘哭丧棍’随在一旁,这不禁让杜荷分神,用余光瞟了又瞟,这场合却是不敢正眼打量。

    棺后杜楚客、老妈、房玄龄等亲朋相随,其后有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子长孙冲、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子房遗直、秘书监魏征子魏书玉及其余官员子弟计六十人为挽郎。挽郎们唱起《薤露》《虞殡》,一路迤逦前行,向着明德门前行。

    待到明德门祭祀完城隍爷,早有仆役们备好马匹马车等交通工具,众人骑马的骑马、乘车的乘车,一路向长安城以南的杜陵而去。

    一路上杜荷恍恍惚惚,浑浑噩噩,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看着手中杜如晦的灵位,竟是百般滋味不能言表,整个人只得被前拉后驱的前行着。

    墓穴里已经放上几个陶俑陶马陶罐陶屋子,几个罐子里面分别装上了麦、粟、酒等五谷之物。看着杜如晦的棺椁缓缓放入墓穴。一路上都面带刚毅的杜构突然用带有哭腔的声音嚎到“阿耶,到家了,魂兮归来,魂兮归来!”嚎完更是涕泪如雨下。大哥的深情呼唤深深感染着杜荷,杜荷亦是悲从中来,缅怀着杜如晦这位开创京兆杜氏大唐三百年荣耀的老祖。

    “喔喔喔~~~”天蒙蒙亮,公鸡的打鸣儿声便响了起来,少顷,“啪”一声杜荷拉开了房门,脸上略带倦意,却也打起了精神,去洗漱。

    这是杜家在杜陵的老宅,一个三进的庄子,梁柱上的朱漆斑驳,屋檐下方的石板上整齐排列着一排水滴的石臼,院中三颗柿子树已经高高越过屋顶成参天之姿,这无不显示着这是一个有些历史的老院子,尽管上了年头但瓦片齐整,石板缝隙中找不到一颗草,老旧并不代表着破败。

    此时距离杜如晦入葬已经一旬有余,除了李三、杜妈的贴身婢女等寥寥几人,包括七娘子在内的其他仆人婢女全部留在了长安杜府,这庄子便是母子三人一起动手打扫收拾的。

    朝食,凉拌的冬葵依然放多了醋,只怪杜荷这段时间却总感觉浑浑噩噩,每日做事看似认真,却总是心不在焉,阿耶入葬前就找李三好好聊聊,到现在都还没去。

    用罢朝食,照例兄弟二人去杜如晦的墓地探视了一番,然后杜构带着杜荷来到耳房,取了两把锄头,杜荷总算回了神,拿锄头干嘛?下地干活?这辈子官二代就不了,上辈子是农家子也没正经的下地干过活啊!得,还是先跟着大哥走吧!

    出门往外,不时有庄户叫着“大郎君、二郎君安好”和二人打着招呼,杜构也一一回到。不到一刻,杜荷就发现了目的地,无他,周围的地都已翻耕完了,就这还有约莫五分地还没翻,地里已有草冒出了头。

    来到地头,杜构放下手中的水壶,下了地“二郎,我们杜家是耕读传家,读书不能忘本,还需知民之疾苦、耕种之艰辛,来,来年全家的口粮就得靠我们两兄弟了。”完杜构走到田地一边,挥起了锄头。

    “哎,知道了。”杜荷回了大哥得话,也下到田地里,在另一头挥起了锄头,没挥两下,便觉得腰酸背痛,两手发软。

    “二郎,感觉如何?”杜构在一边看着杜荷动作已经变形了,提起锄头走了过来,“你这样动作太僵了,放松一点,锄头别握太紧。。。。。。”看着大哥一边似模似样的翻地,一边给他着要领,杜荷时时点头表示领会了‘羞愧难当,羞愧难当啊!我堂堂农家子弟竟然被一个大唐顶级官二代教怎么用锄头’在一片‘和谐’氛围中,杜构结束了教学,完了从怀里掏出两跟布条,拉过杜荷的手给他缠上“你没做过这活儿,不缠上这个,手上会打起泡的。”

    这时旁边田地里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娃声音“大父,阿耶什么时候回来啊?”却见一个虽然穿着明显不怎么合身的麻布袄却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女娃蹲在地垄上对着正在地里劳作的爷爷问到。“了,了,前些日子李将军已经回来了,你阿耶也到家了。”那头发花白得农人抬起身,杵着锄头对地垄上的孙女回到,完话又埋下了腰。

    杜荷不禁听得有些出神,低头看看手上细致缠着的布条,看看脚下的黄土地,远方的山峦层层叠叠。杜荷嘴角一翘,握起手中的锄头,用力敲向土地。

    为何忧愁?为何烦恼?何需忧愁,何需烦恼,于心安处是吾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