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太极祖仙 > 第163章 踢馆独一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张三丰带着胡鸾仙又在儒家的论道场中继续逛。一路上胡鸾仙也因为张三丰的杰出表现而既兴奋又自豪得很,更是把他粘得很紧。弄得司马迁倒不好意继续跟着他们了。

    逛着逛着,他们来到了一家会馆前。门上那副对联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但见那副对联写的是“罢黜百家,清除天下祸患根源;独尊儒术,确立大汉正统思想。”再看馆名,匾额之题有“独一馆”三字。张三丰知道这个会馆肯定是董仲书所设。胡鸾仙也对那副对联甚是愤恨,轻蔑地笑道:“好大的口气!三丰!咱们去踢了他这会馆!”张三丰也有此意,便携着胡鸾仙进了会馆。

    会馆内人还挺多,还分了不少的雅间。有啥子琴堂、棋室、书画厅之类的。最大的大厅当名为“清谈堂”。

    西汉儒生喜欢清谈。所谓清淡,犹如开个茶话会,主持人可以拟个主题,参与者可分别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儒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或解释。这种方式既近于辩论又有些像学术研讨,但最后却成了儒者诂名钓誉的一种方式去了。甚至于东汉未年,偏于谈论些玄异内容,发展成谈玄去了。这有点儿像玄幻小说的发展模式。原因呢还是在于董仲书所推行的“新儒学”其实就是个打着儒学的幌子的怪异之说,不乏“妄议灾祸”的成分在内。

    张三丰与胡鸾仙来到清谈堂内,于偏僻之处找了两个位置坐下。

    此时主持之人正是那董仲书。他正在大讲特讲“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其实“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是道家研究出的理论,就是讲人自身的修炼要通过“守虚静,致虚极”的状态下去感悟天地大道,从而达到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完全符合大道而犹如与天地融为一体一般。但董仲书哪里精于此道?他所提的不过是一些“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故“天道”体现于人间,就是“人道”,其实质就是三纲五常。天地阴阳、五行相生、四时相续,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法则。故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必须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这才算符合了“天道”的!”他解释为“仁义制度立数,尽取于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植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是以天人合一,君权神授!”。董仲舒又强调“天人感应”:皇帝受命于天治理人间,如果做的好,老天就会降下祥瑞,例如各种神兽、奇石、彩云、星辰变化等;如果做的坏,老天爷就会降下天灾示警,约束皇帝的德行。并说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于张三丰看来,董仲书虽然吸收了阴阳家的天地阴阳、五行四时等观念,又结合儒家的自然法则和人伦规范,牵强附会地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宇宙观和社会间架模式,不过是为了重新树立起天道的宗教权威性,进而引出“天子受命于天”的核心观点而已。但真正从道学角度去衡量,完全就是一派胡言!

    待董仲书停了下来,张三丰站了起来,问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下董先生!按先生所说,人为天成,人之血气、德行、好恶、喜怒、受命等皆显天道。此诚人之天生,便当天养也。人之天生天养,方显自然。老子有言“道法自然”,于人而言,天生天养,便合乎自然而循天道也!然先生却以“三纲五常”框治于民,使之不能天生天养,何敢言“天道”即“人道”哉?先生之“人道”,谓之为“三纲五常”,以其束缚于人,使人不得自然地生存发展,果真“人道”乎?”

    董仲书辩道:“父养子,此人性也。子无父养,幼时岂可得活?故父为子纲,岂有不对之处?夫养妇,妇赖夫生,故夫为妻纲,也此理也!君养臣,君为臣纲,岂可悖逆?仁、义、礼、智、信,皆为人之道,岂可废之不顾?”

    张三丰驳道:“孔子有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岂独“君为臣纲”哉?又曰“事父母几谏。”如果父母有错,做法不妥,做儿女的就该尽力劝阻。孟子也讨论过,若是大是大非面前,儿子更不应该顺从父亲。就如说到舜之父有错,舜若包庇容忍,就应该交出天子之位而带着父亲自个躲到东海之滨无人之处去生存。岂能一概以“父为子纲”而论之?夫妻共同生活,各尽其职,各出其力,互相帮衬,共同过好日子,本就该是平等待之的,何来非得“夫为妻纲”的?仁、义、礼、智、信也是在平等待之的情况下才讲的。对不仁者仁,则为纵恶而对天下人不仁!此为“仁”乎?对不义者义,乃授不义者肆意妄为之资也,此“义”乎?对无礼者礼,是要伸着脸去拿给别人打么?对不智者讲智,亦不是对牛弹琴么?对不信者信,亦不足以取信之!反被他认为可欺也!故同等对应,平等而立,方为正理!遵守地位平等而独立的原则,方是为人之道!岂可盲从之?人人平等,方可使人自适其命、天生天养,才合乎于天道!”

    张三丰这番言论一出,顿然下面坐着这些人有些哗然开来!如此看来,董仲书那套看似玄乎的理论,实则步入歧途去了!

    待得清静后,张三丰又接着说道:“王者,众人所举。众人尊其为王其方为王,众人不尊之,他向谁称王去?故民众方为王之天!欲求王道,须求于民!尽王之责,服王之劳,尽心为民而治理天下,方可得民众之认可!此乃真王道也!君权民授,岂是神授?天下神器,亦指公权民意神圣而不可侵犯也!汝欲尊神权,可尊民为神乎?况乎“天道不仁,不以尧存,不以桀亡”,灾祸祥瑞,岂因王意而生?然王之不道,的确会让天下民不聊生,其统治势必动摇。此诚当诫之!不过,汝也曾妄议灾祸,如何?汉武帝喜你所作之文乎?”

    董仲书被说得有些惶恐起来,但仍强装气场地问道:“汝是何人?我之理论倍受汉武帝之赏识而践行之,遂使天下大安,岂如你所说那般不堪?休得妖言惑众!”

    张三丰答道:“我乃紫徽仙界张三丰是也!你这套理论,的确蒙蔽了无数人无数岁月,遗害之深,罄竹难书!汉武帝信你之套,皆因他本就是个好大喜功而独裁之人,你不过投其所好了而已!然他真信你么?非也!不过用你之理论为他的独裁树大旗而已!他遣你为江都王刘非处为相,本想看看你是否有真材实料,哪晓得你数年下来毫无建树,实是真正的一个“百无一用”之书生尔!他安会真的信你?倒是那桑弘羊,深得其器重!不过你二人皆覆灭他那大汉江山之祸首,只是尔等皆不知也!武帝用你之策独尊儒术,倒是扼杀了道家学说,免得如淮南王刘安那般杰出者与之争天下。但也形成了儒家一枝独大,垄断文化思想的格局。最终于汉成帝后,你们儒家彻底征服了刘姓皇帝,让他们也学起儒学来,成为了你们儒家的代言人。而其结果,至王莽当政时,尔等儒家竟共拥王莽篡了汉室!自此西汉遂灭。然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刘秀犹不识你儒家之险恶,仍以儒治国,何哉?知识阶层尽出儒家,无人可用也!但结果如何?东汉又为你儒家曹操、司马懿之流所篡!晋时司马氏不敢再提以儒治国,但所用之人仍为儒生,就换汤不换药地“以孝治国”,结果很快就把江山败亡了。尔后千百年,儒家思想仍大行其道,不过老是弄个改朝换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结果而已。天下生灵涂碳,从未得到过根本性的好转。何也?只因你们儒家本就是“学而优之则仕”的追逐权力、蝇营狗苟而又袖手空谈、百无一用之辈,皆梦着个大盗窃国也。这帮子政客官僚之徒,一旦权力到手,对下不顾民众之死活,极尽贪腐盘剥之能事;对上便是挟天子以令天下,更行不轨而篡之!此即为汝之“君为臣纲”乎?”

    张三丰这番话,更是震慑全场无人敢言。一则他张三丰之名已经广为传开,得到了亚圣孟子的认可了的。再则因司马迁、班固都不怎么认同董仲书,并不曾为他作传,所以他在儒家地位并不高,一直只被称之为董生而已。连朱熹都被称作朱子,他董仲书可谓确立儒家思想统治地位之人,一个“夫子”的称号都没混到,可见儒家现实得很!此次论道大会,也不知何人使派,竟让他来设如此大一个论道场,在座儒家人士不服者还是挺多的!而今见他被张三丰批得体无完肤,也有些幸灾乐祸。虽然张三丰之言涉及所有儒者,但所据之理以孔孟之言,所举之事俱为史实,故而不敢反驳,唯有自省而已。更有人暗怨董仲书违背了孔孟之道之根本,令儒者蒙羞。董仲书被扣了个千古罪人之名,又无从反驳,一时竟气急攻心,晕了过去,伏于案上,被下人扶到后堂去了。众人见了,沉默良久,乃自一散而去。

    自此,东圣界儒家所设的几个最重要的论道场,全折在了张三丰手里!消息传到司马迁耳中,顿然让他心中痛悔不已!不该忌于“非礼勿视”而没有跟紧张三丰,失掉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见证历史的大好机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