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啥都没有我一样称霸十六国 > 第14章 (四十)淮南寒浆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四十)淮南寒浆

    仆人听到他的命令,赶忙疾步过来,从赵冲手里接过小木桶放到刘详面前的案子上。

    刘详揭开盖在木桶口的细编草帘,就见木桶里面是白如羊脂的东西。鼻子凑近了之后能闻到淡淡的清香醒脑的味道。

    刘详很久没好好吃东西了,乍一闻到食物的香气,自然就是食指大动。

    接过仆人递过来的木勺就从木桶里挖起一块放进了嘴里。全然不顾仆人惊讶的目光。

    像刘详这种家财万贯的人,平时肯定不会随便乱吃东西的,尤其是外人送来的东西,万一有毒,不就死翘翘了。

    所以但凡有新奇的食物或者是外面来的入口之物,一向都是有仆人先吃,试过无毒他才会吃。

    但今天他却没有给仆人这个机会。仆人可是吓得不轻,要是真的出了事,那她就只能给刘详陪葬了。

    刘详一口气干掉了大半桶,脑门上和身上都已经出了一层薄汗,通体舒泰之后,才放慢了动作。

    “此物何名,味道如此之好,如何制作?”刘详接过仆人递过来的手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也是感觉到自己有些失态,所以缓了缓继续吃的动作,向赵冲问道。

    “此物名为淮南子,又叫淮南寒浆,相传是淮南王刘安求道炼丹时偶然所得,所以才有此名。但因为最初时制作方法没有完善,味道并不很好,所以没有流传开来。小人的先人也是偶然间完善了制造之法,才传给了小人。”赵冲徐徐说道。

    赵冲献给刘详的就是后世的豆腐脑。

    虽然豆腐传说中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但局限于缺少卤水和石膏等凝固材料,最初味道并不怎么样,所以没有推广普及,直到宋朝豆腐才大行于世。

    赵冲和李雄身负姜恬交托的重任,姜恬自然教给了他们几种他在山上还没条件试验的“发明创造”。豆腐就是其中一个。

    此时黄豆因为产量低,并没有大量种植。但作为一种调剂食物,却也是必不可少要种植的。

    “此物制作也是费力繁复?”又是一种新奇事物,刘详当然感兴趣,他总是能看到事物背后的潜在价值。

    “相比香皂倒是没那么繁复,但是需要消耗很多盐,成本比较高!”赵冲怎么可能会实话实说,表现的太过直白,就会惹人注意,直至产生怀疑!

    “消耗很多盐?可是吃起来并不咸啊?”刘详对赵冲的话有些疑惑。

    “大人容禀,小人祖上本是盐工,是小人父亲在盐场一次机缘巧合中才制造出了此物,但到底是哪种盐,什么情况下才能制造出此物,小人父亲一直没能寻找出来。后来胡人进入中原,小人一家就被劫虏到了北地,也就再没机会确定试验。”

    赵冲偷眼看了一下刘详,见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又接着说道:“小人父亲对此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小人对这个方子牢记于心。昨日听说大人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小人心急如焚。回去赶制此物的时候,实在是消耗了不少盐才最终制造成功。”

    赵冲把他的出身和获得豆腐制造方法的经过娓娓道来,其中并没有急于表功,但听起来却是很有真情实感。

    “你家是盐工?在哪个盐场?”刘详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

    “章武,小人原是章武人!”赵冲回道。

    章武,从西汉时就是海盐的主产地,刘详不可能不知道。

    “你可懂制盐之法?”刘详忽然发现赵冲是个宝藏,身上有很多他有待开发的技能。

    “知道,小人有祖传的制盐之法,不需要消耗柴薪就能制造出细盐。”

    那时候制盐,还不是后世的阳光晒盐,而是用柴火煮卤水,熬制成盐,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并不少。

    但因为盐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须品,又因为是国家专卖,征税的重要来源。所以盐价一直很高,普通人家吃盐真的是要数着盐粒吃。

    “哦?果有此等良法?”刘详对赵冲越来越另眼相看,这家伙真的是总能给他惊喜。

    “还不能确定!此法是小人父亲被劫虏到北地之后想出来的。大人知道,北地胡人生活贫苦,日常食盐本来就少,我们这些被劫虏买卖来的奴隶就更不可能有盐吃。所以小人父亲每次吃味道寡淡的食物时就会想起当年顿顿有盐的日子。此种制盐之法小人父亲想出之后,还没有机会实践,但应该能够成功!”

    赵冲说的诚恳,虽然没有实践过,但应该差不多。

    刘详却从赵冲的话中听出了一些别的信息,他的牙忽然就不那么疼了。

    “好了,我知道了!”刘详说道,又转过头对仆人说道:“你带他去找管家,他需要什么让管家全都给他找来。”

    又对赵冲说道:“你需要什么,尽管向管家要,明天再送此物过来,大人我有重赏!”

    “小人谢过大人!”赵冲躬身施了一礼说道。

    见刘详停下了继续吃豆腐脑的动作,又接着说道:“大人,这淮南寒浆用醯醢相作,味道更佳!”

    醯醢,醯就是醋,醯人就是做醋的人,又被称为老醯。山西人就因为爱吃醋被戏称为“老西”,实际应该就是“老醯”的误传。

    后来也有人称呼做醋的人为酢人,所以有的地方也把醋称为酢。

    醢,就是酱,最初指鱼或者肉做的酱,到了秦汉时期就有豆制品或者淀粉制作的酱了。

    黄豆,或者说所有的豆类,此时都被称为菽。因为产量低,所以没有大面积种植。但因为可以做酱,所以也一直都有种植。

    赵冲的意思就是让刘详把豆腐脑拌着酱吃。他昨天可是试吃过的,味道如何自然知道。不好吃他可是不会大老远巴巴的送过来的。

    刘详一边让仆人带着赵冲去找管家领赏,一边又吩咐另一个仆人去取醯醢来。他当然要尝一尝“醯醢相作”的味道如何!

    刘详一边美滋滋的吃着豆腐脑,一边心里盘算着自己的谋划。

    刚才赵冲的话提醒了他,没准他有办法破解大燕皇帝慕容?y的诏令。当然这一切还都需要赵冲的参与。

    (四十一)盐场

    赵冲此时心里更是乐开了花,当然表面上一切如常,没有丝毫表露出来。

    他刚才和刘详的对话内容,是他昨天晚上冥思苦想出来的。

    其中的关键之处,刘详是不是能领悟得到,他也不能确定。

    但没关系,从今天的情形来看,是一个好的开始。今天刘详如果没听懂,明天他还可以见机行事的引导一下。

    刘府管家见是家里主人刘详身边的仆人亲自带着赵冲来找他,又是主人亲口下的命令,他当然不敢怠慢。

    所以赵冲不但得到了两大筐的盐,还得到了两头牛,一头驮盐,一头他骑。这待遇可不是随便哪个能享受得到的。

    四月末的气温不冷也不热,最是宜人。

    但是站在没遮没挡的海边,赵冲还是感觉头顶上明晃晃的太阳烤得他浑身火辣辣的疼。

    望向在海滩上平整那一块块方格地面的人,个个裸露在外的皮肤都是又黑又红。

    “至少得脱三层皮,然后才能习惯!”赵冲心里想着的话竟然脱口而出。

    “没想到这个地方的太阳这么毒!”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赵冲看了看声音的主人。那一个铁塔般的高壮汉子,正拿着擦过汗的手巾扇着风。虽然一脸的焦躁不安,但还是站的笔直。

    “把手巾举在头上挡着阳光效果能好一点!”赵冲看着那汉子被太阳晒得红的不正常的脸色说道。

    那汉子听他这么一说,停止了扇风的动作,两只手举起那块手巾,一头搭在头上,挡住了头上那恼人的阳光。

    “嘿,还真管用!”那汉子冲赵冲咧开嘴,口出整齐的牙,笑着说道。

    “得想个办法,这样下去,时间长人肯定要晒伤!”赵冲不知道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在对那汉子说。

    “你有什么法子?”那汉子拧着眉,扭头问赵冲。

    “如果用布帛给他们做衣帽,主公恐怕不会同意,成本太高了!”

    那汉子听赵冲这么说,鼻孔里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但意思很明显,刘详肯定不会同意!

    这得要多少布料?给这帮穷棒子?太浪费了!

    “啪”的一声,赵冲两手一拍,声音大了起来,“蓑衣笠帽啊!”说着转头看向那个汉子。

    那汉子看着赵冲,眨了眨眼睛,像是在看稀奇物,“那得去江南采买,主人不会同意的!”

    “买什么买?又费钱又费时间的,自己做啊!”赵冲笑着说道。

    见那汉子还是没明白,又补充道:“用野草就行,披在身上能挡阳光就可以,又不是用来挡雨!”

    那汉子这才反应过来。“还是你脑子转的快!”转身向后面喊到:“小六,带几个人去割草,编成草帽蓑衣,越多越好!”

    看那汉子行动如此的迅速,赵冲心里暗暗念道:“这个刘诚人还不错!”

    两个时辰之后,所有人都穿上了碧绿的野草编的衣服,戴上了同样材料的帽子。

    清凉的绿草散发出来的幽幽青草气息,让被阳光烤得浑身冒油的众人身上的暑气登时就降了下来。干活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佃丁们对盐场的负责人赵冲的好感度也随之越来越高。

    在那次和刘详谈话的第二天,他去送“淮南寒浆”的时候。这个叫刘诚的汉子就站在刘详的身边。

    刘详让刘诚带领五十名刘家家丁跟随赵冲去找适合建造盐场的地方,他的理由是以后要天天吃“淮南寒浆”,所以要有自己的盐场。

    之前他们吃盐都要通过龙城专卖盐的官衙购买。

    盐铁自从汉武帝时期归为国家专卖,就成了所有政权税收的一大来源,燕国建立自己的政权以后也不例外。

    刘详的地盘有几处临海,但有的地方离高句丽太近;有的地方是城镇,人多眼杂;还有的地方陡峭多山。

    直到最后才找到了房县的这一处海滩平坦的地方。

    刘诚和赵冲回去向刘详禀报了盐场选定的位置之后,刘详又派出了五十名佃丁给他们。

    让他们尽快把盐场成立起来,尽快出盐。

    这前前后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刘详却没和赵冲提“淮南寒浆”的只言片语。让人搞不清楚他所说的建立盐场是为了“淮南寒浆”的说法是真是假。

    为了不耽误制造香皂,赵冲只带了李固李千里和几个出大汗部落的年轻人跟随他。

    其他人由赵驰赵坦之带领仍然留在无虑县城外的庄子里制造前期的香皂。

    等赵冲回去的时候完成制造香皂的最后几步工作。当然这是说给刘详听的。

    盐场制盐的技术因为参与的人太多,根本没办法保密,所以赵冲也就大方的让刘诚看的明明白白。

    至于他们能不能保守住刘详私下制盐的事和赵冲制盐的方法,那就不是赵冲操心的事情了。

    姜恬其实也不知道真正的晒盐之法。他只是把盐结晶的原理和赵冲说了。

    水要过滤,晒的时候要经常搅一搅,以防结块等等。剩下的就需要赵冲在实践中摸索了。

    好在,姜恬所说的基本上都正确,赵冲担心的他应付不了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这也让赵冲再一次确定姜恬是神仙降世,真是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一年之前他们还是一无所有、双眼无神、茫然不知所措的逃奴。才仅仅一年的时间,他们已经是心怀壮志,准备开创一番大场面了。

    每每想起这一年来的经历,赵冲总觉得是在做梦,却又害怕真的是一场梦,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从梦中醒来!

    盐场晒制出来的细盐让刘诚和所有参与的佃丁们都惊叹不已。这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白花花的细盐啊,就像冬天的大雪一样铺满了每一块盐田。

    刘诚为了表功,特意没有提前告诉刘详盐场的成果。而是用几十头牛,一头牛驮着两大筐细盐,直接运回了无虑县的刘府。

    当刘详看到这几十筐细如沙白如雪的盐的时候,嘴张的老大。

    这正是刘诚和赵冲希望看到的表情。

    这个大功劳,也让赵冲真正的成了刘详的心腹之人。

    (四十二)外援

    要知道,在世人眼里,那一筐筐的不是细盐,那是一筐筐白晃晃金灿灿的金银。而盐场就是一个一本万利源源不断的金山银海。

    而刘详也不是一般人,那是曾经的一方诸侯。盐场大获成功,刘详的下一步计划紧跟着就要进行。

    他马上以燕国皇帝慕容?y的诏令为凭,向辽东郡的所有寒门富户下达了每户只留一丁,其余人都要到邺城为国效力的命令。

    不要以为寒门就是老百姓,那时候的所谓寒门是指寒微的门第。也就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或者是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数都是中小地主。

    所谓的寒门贵子最起码读的起书,才有机会做官成为士人。而老百姓目不识丁,怎么可能有机会鲤鱼跃龙门?

    后世隋朝属于关陇集团贵族后人的李密,留下了“牛角挂书”的佳话。李密那可是贵族子弟,尚且如此。

    贫民百姓通天的梯子,这时候还没有。想要改变命运,只能是天下大乱的时候用命去拼!

    所以刘详的命令只是针对那些有房有地有仆人家丁的有钱而没有官身的人家。

    对那些每天都为温饱奔波的黎庶之民,那是他自己的基本盘,他可没这么要求。

    转头他又给了赵冲和刘诚一个对他来说比较艰巨的任务,把盐场产出来的盐卖给北面的游牧部落!甚至说送给游牧部落都行。

    目的就是要和他们结盟,如果慕容?y的大燕国有了什么针对他刘家的行动,他刘家需要有个外援来和他呼应。

    盐场他会另外派心腹之人去负责,赵冲和刘诚只要把这个任务完成了,回来后他必有重赏!

    赵冲因为是从草原部落来的,对各部落比较熟悉,所以他是这次任务能否成功的关键。

    刘详以为和草原部落结盟是他的一步妙棋,这样他在对慕容?y的诏令阳奉阴违的时候也就多了些底气,慕容?y想要削弱他的实力甚至铲除他,他有外援支持,也就多了一分可战之力。

    他从来没有想过,他的这个想法是在赵冲的引导下产生的。

    赵冲此时还一副为难的样子,他是从草原上被排挤逃难来的,这时候回去,人家怎么看他,他可说不准。

    刘详看出赵冲心有顾忌,他自己的人对草原部落又不熟悉,所以赵冲这个在他看来不可多得的人才,此次是必须参加行动的。

    他又给了赵冲很多奖赏,又承诺事成之后另有重赏,还给他的族人们更多的土地。

    好说歹说,最后决定此次行动由赵冲全权负责,赵冲才很勉强的点了头。

    要说赵冲对这次草原之行一点担心都没有,那是胡说八道。他其实是既兴奋又害怕。

    当初姜恬制定这个庞大的计划实在是逼不得已。就他们这么点人,被哪个势力发现,基本上都是团灭的命运,所以只能主动出击。

    不仅要主动出击,还要虚张声势。所以不清楚他们底细的出大汗部落是第一个被他们唬住的。

    联合出大汗部落,整合草原诸部落是一步棋,时间多久不确定;李雄进入代国的独孤刘家,赵冲进入燕国的刘详家是同时进行的另一步棋。

    他们两队人马的主要任务是渗透,时间不限,等待姜恬那边联系他们,或者他们利用香皂传递信息。

    可是赵冲这几个月来一直没机会传递出消息,联系不上姜恬那边,不清楚草原上的行动进展的如何。

    如果他们这次草原之行正好赶上那边大乱斗打的正热闹,他们就有很大可能被不认识的部落战士顺手干掉。

    姜恬倒是预料到可能有这种情况发生,毕竟这种分散各处沟通不畅的情况出现也很正常,所以和他们约定了一个信号。

    如果那边进展顺利,他们就会派出大汗部落的人带领其他部落的战士在最外围巡逻,隔绝草原与燕国和代国的交通。

    无论哪边来人,他们都会第一时间遇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放行还是消灭。

    为了避免因为不认识误伤自己人。辨别的信号就是他们教给出大汗部落缝制的那身衣服。

    那身在这个时代不会出现的着装,李雄和赵冲他们这两支潜伏队伍是不敢穿的,他们最初穿的就是出大汗部落那种草原上的服饰。

    后来赵冲得到刘详的赏赐,他们那群人里需要经常外出的几个人才有了和刘诚一样的穿戴。

    而和他一起的出大汗部落的大多数族人,还是以前的装扮。

    这次草原之行,赵冲还是带了李固李千里和五个出大汗部落的人。

    这五个出大汗部落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有兄弟留在部落当中的。赵冲挑选这样的人,是另有目的的。

    为了不引起燕国那边的注意,他们一行人混在辽东郡刘家的行商队伍中,明目张胆的经过龙城,向草原出发了。

    慕容鲜卑本来就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很清楚,草原上的部落需要和内地汉人互相交换生活用品,才能有相对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一直鼓励这种商队之间的互市行为,因为这样才能安抚双方,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

    而商队因为一直在固定的时间走固定的道路,和各个关防隘口的兵将早就都混熟了。

    他们每一趟的收入,那些兵将都有一份孝敬,有钱大家赚。

    所以商队中夹带一些高层不允许的货物,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这样的货物才更赚钱。

    甚至他们会帮助那些兵将把抢来的东西卖掉换钱。“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当兵的不去抢敌国人的,就会抢自己人的。

    所不同的不过就是换身衣服而已。杀良冒功也是自古以来就传下来的手艺。

    反正脑袋砍下来之后也不好辨认,尤其是现在这个胡汉杂居的乱世,谁也不敢说哪个脑袋就是自己人的,哪个脑袋一定是敌人的。

    即使是记功的官员也不敢过于较真,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他要是敢过于较真,没准过几天就会有一股“过路的土匪山贼”砍了他全家的脑袋然后一哄而散。那该多冤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