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 第179章就喜欢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第179章就喜欢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刘明遇望着众将士道:“你们记住,军队是一个整体,长枪兵,刀兵,弓箭手,火枪手,伙头军,甚至帮忙转运物资的民夫,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份,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有大麻烦,甚至全军覆没!一个只懂得横冲直撞的家伙在战场上是活不长的,只有依靠团队,你们才能战胜敌人,并且活下来!”

    就在刘明遇全军训话的时候,属于伙头军军中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头。老头是夹沟村的村民,也是刘明遇的佃户,这些人都被刘进贤派到宽河了。

    虎爷(009章出场)真名叫戚虎,曾经当过戚继光的亲兵,当过戚金的中卫,现在他身边的这名少年,则是戚元弼。戚元弼是戚姓最后一个将领在浑河战役,戚家军全军覆之后,当时的总兵官陈策,将领童仲揆、戚金、张名世全部战死。

    当时的朝廷对这些将领可以说非常不友好,为了担心朝廷迫害,戚金的三子戚元弼则跟着戚虎一路南下,在大名府的时候,他依靠着会些铁艺,帮助村民磨刀、打制铁器,渐渐生活了下来。

    戚虎望着刘明遇的背影道:“三郎,在今天之前,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天才,可是这冠军侯的练兵之法与大帅不谋而合,甚至总结得比大帅更到位,更准确……”

    戚元弼有些疑惑:“他不是天才,谁是天才?会炼钢,会种田,会搞水利,还会练兵,天哪,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吗?

    “他是不世天才,这越来越乱的世道里,正是他这种有拼劲、有才华的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年轻人,多多努力吧,我老了,快抡不动刀了,将来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跟着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戚虎目光咄咄的道:“三郎,你去参军吧,跟着冠军侯好好干!将来能不能重耀戚家门楣,以后就靠你了!”

    尽管刘明遇在七合营,督促着部队的训练,可是宽河的发展却如同上了轨道的快车,依旧持续发展着。

    农业局的千总单连生,向刘明遇提议,组建百姓种植冬小麦。这个提议被刘明遇拒绝了,没有化肥的情况,一年两季收成,比一年一季强不了多少。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除了浪费人力资源,收获少得可怜,而现在的宽河,还真没有人力资源可以浪费。

    虽然秋后完毕,宽河城依旧非常忙碌,特别是军属和烈属手中都有土豆和红薯,这是一种新奇的产品,由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食用方便,有火就能做熟,可以煮,可以烧,可以炖肉,可以素炒,也可以凉拌,相较土豆,红薯因为甜味足,更受欢迎。

    看到商机的商人自然争相前来订购,或装车或装船运往各地出售,刘家军的军属们和工匠家属们,或多或少都卖掉了一些土豆和红薯,也算赚了一笔了。

    最让宽河城百姓和军属们开心的事情出现了,那是宽河城第一座学堂,正式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这个学校,位于宽河城的东城安置区与西城安置区中间,坐在宽河城正南方。全校占地共计四百五十亩。

    与普通民房建设不一样,教室统一采取三间面阔,共面积约六十平方左右。坐北朝南,南墙与北墙,都是大窗户。为了保持教室的采光,刘明遇可是花了足足十六万积分,从系统商城采购了大量的玻璃。为了保证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不被冻着,刘明遇还让人在教室里铺设了地火龙和火墙。只需要在室外的火炉里加入煤炭,无论外面多冻人,教室里可以保证温暖如春。

    共计一百二十个教室,以每个教室可以容纳五十名学生计算,可以容纳六千名学生。当然,挤挤的话,也可以装七八十名学生。最最关键的是,现在的教师不够,而不是教室不足。另外还有一座藏书楼,这是徽商陈应花也六千两银子,自己捐建的,这座藏书楼,高约三层。还被陈应命名为七星楼。

    这个问题刘明遇也懒得吐槽,藏书楼建造费用不高,那是因为所有的砖瓦、人工以及木材,全部都是刘明遇的。木材是森林里砍伐的,只有工人的工资和伙食费,成本不足市价的十分之一,砖瓦也仅仅相当于三分之一。

    这座七星楼占地面积约八百七十平方左右,三层共计两千余平方,可以供四五百人共时在此阅读,当时里面的藏书才是最值钱的东西,无论是十三经,还是武经七要,农书,小说、诗歌、史书、杂记应有尽有,共计超过五千册。

    除了藏书楼,还有两个集体食堂、明伦堂、以及教室住宅区。教室住宅区,清一色是主层五间,左右各两间厢房,预计先修建的住宅区是一百二十套。

    万世师表孔子塑像,总之,各种学堂的设施基本上都有,还多了运动场,环形跑道,花圃等设施。平心而论,除了极少数豪门建的族学之外,大部分官学,远远不如这座学校的硬件设施好。

    估计要到十月份才能正式开学。直接命名为宽河书院,虽然宽河书院还没有正式开学,关于宽河的议论热度可不小。

    这年头民间还没有正式的学校,都是在私塾里念书的,而那些私塾,大多是地方富豪出资办的,专供宗族子弟念书,穷苦人家的子弟则无福消受。

    至于官学,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皇帝都快穷得没米下锅了,哪来的钱维持那么多官学?原来卫所也有卫学的,不过比官学还惨,官学好歹还名存实亡,它干脆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了。也不看看卫所官兵穷成什么鬼样了,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办什么卫学!

    现在武烈军要重新办卫学了,而且一出手就是超级大手笔,把大家给震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当然,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冷嘲热讽铺天盖地的袭来,尤其是得知那个学校免收学费之后,简直就是群情汹涌了。

    倒不是真有那么多人非要跟武烈军作对,只是大家心里非常不平衡,凭什么我们的孩子没书读,或者我们的孩子十年寒窗,全家人节衣缩食才勉强供他完成学业,你们这帮卑贱的穷军汉的孩子却可以在这么好的学校里读书,凭什么?

    那些十年寒窗,熬得家里一贫如洗才熬出来的酸秀才们更是怨气冲天,对刘明遇口诛笔伐,各种陈芝麻烂豆子的事情通通给翻了出来,把刘明遇,把武烈军给黑得体无完肤!

    一句话,你不把这个岂有此理的卫学给停了我跟你们没完!

    刘明遇接到这个消息,淡淡一笑,我就是喜欢你讨厌却干不掉我的样子,他不仅要办宽河书院,还要办宽河技术,也同时也要办宽河军官讲武堂。

    随着刘家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原本一个随军的教导局,已经无法满足全军对于军官的需求了,在连级以上军官,都需要接受系统的军事知识培训,相对宽河讲武堂这个军官学校,比宽河书院的规模更小,而且不在宽河城,而放在了凉甲台钢厂附近。

    首先,毕竟凉甲台的规模足够大,有足够的空间,这里将设立炮科、骑科、步科以及辎重、军需和参谋六科。

    将来刘家军对于连级以上军官需要进入脱产学习,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毕竟现在的刘家军将领比如刘永顺、马成功、李栓柱、赵虎、陈全、赵元清等人,统领一个团一千多人就是他们的极限了,这些老兄弟,也需要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跟着发展的节奏,不要掉队。

    如果自己不努力,很快就会被替换下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

    其次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凉甲台钢厂范围设为军事禁区,禁止任何人入内。

    这些木匠挺辛苦的,好不容易把刘家军所所需要的水车、马车、吸筒井装置等物给赶造出来了,又接到了更多的订单,因为崇祯四年,刘明遇计划要开垦至少两百万亩田地,将富峪卫、会州卫等地盘的耕地给开发出来。

    到明年的时候,遵化卫以及六个独立千户所加上辽东百姓,武烈军辖下的百姓将会将近二十万人,这已经是这个时代两个甚至三个县城的人数了。

    木器厂要赶造水车、太平车、马车,准备明年开春后大干一场。

    此外,顺天府甚至保定府的乡绅也找上门来订购水车,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像今天这样继续干旱啊?有几架水车,就算天不下雨,也能将河水提上水渠,多少也保住一些庄稼。

    这么多订单,木匠们就算两班倒也忙不过来,据说刘明遇已经打算将木器产业区独立出去,成立一家俱厂、一家门窗厂、一家马车厂,一家水车厂,一家木工工艺厂。

    让他们自负盈亏,自己需要什么只管下单了。这风声让木匠们惊喜之余又颇为忐忑,惊喜的是局面如此红火,独立出去的话肯定能赚到不少钱的,忐忑的是一旦自负盈亏,没有刘明遇罩着了,自己还能否像现在这么逍遥自在?

    凉甲台的钢铁产业区已经在筹划着分家了,而且是一分为三,首先是凉甲台的高炉,以后他们凉钢成立,他们只负责炼钢的事情。军械局只管从炼钢厂那边买回自己所需要的铁料钢材,进行加工就行了。负责打造兵器的铁匠将搬迁到军营里,一来防止一些关键技术泄露,二来,也可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

    一部分搬迁到宽河城,专门打造犁、耙、锄头、柴刀、菜刀、斧头、撬杠之类的农具和工具,能赚到多少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这帮铁匠摩拳擦掌,表示再过几年,他们就可以过上有房有田有女人的幸福生活了,他们有这样的自信!

    至于那些宽河城外面逗留的流民,也惊喜的发现,虽然冬天已经来了,但是这个冬天并不难过,这里到处都是工作机会比如说他们可以到土豆加工厂的厂房去盖房子,可以到去干些杂活,可以去挑煤。

    土豆和红薯的加工厂也在如火如荼的建造中。土豆和红薯的保鲜期就那么长,必须快马加鞭了。由于实在是等不及了,陈应干脆就一边建厂一边加工,反正难度又不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