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锵锵民国三人行 > 0059三农问题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0059三农问题

    “饱暖思Y1NyU”这是句真理,难民之前流离失所,饥肠辘辘,自然以吃饱饭填饱肚子作为最大的目标,但现在被行署收容的难民已经安稳下来,吃饭问题算是解决了,人的yUwaNg是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层面上的,满足了一个需求后必然会产生新的yUwaNg。

    陈剑锋这几天之所以天天外出,不是出海就是到种子场视察,除了确实是关心粮食和盐业的生产,很大的原因是呆在家里面对秦冬雅这个尤物的诱惑很难受,又不能白昼宣y,不如躲出来图个心静。

    陈剑锋是在范旭东张正红他们已经能把日常事务处理好的情况下,鲁北的工业规划已经完成,工业项目也在启动,粮食保障也由于渔业的生产暂时没有大的问题,至于最大的问题资金问题因为问题太大了没有好的办法反而不是问题了,他的心境一下子放松了很多,这不就开始闲的想三相四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陈剑锋习惯考虑事情从最坏的可能设想,鲁北表面一切正常,但却是暗流汹涌,一切深层次的矛盾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没有浮现,并不是这些矛盾消除了,只是暂存在那里等待处理。

    自秦汉以来,国的历代封建王朝都逃脱不了兴起--繁盛—衰落—败亡的宿命,几乎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有农民“起义”的影响,而造成农民起义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负担过重和天灾加重了这个负担,导致为了生存而揭竿而起继而引发大规模的前王国贵族的大复辟。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从个人的观点来看,陈剑锋从不认为国历史上有任何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触犯”了军法将受处罚,为了避免这种处罚不得已才揭竿而起,如果没有赶上那场大雨,耽误行程的话不知道还有没有大泽乡起义。

    两汉未年的起义一个是被外戚夺权的不甘心的皇族的报复,一个是张角的太平道JiNg心策划的谋逆,东汉末年和太平天国本质是“邪教”推翻现政府的“Y谋行为”,唐末的h巢更是个吃人成X是人命为草芥的魔头,宋朝是唯一一个主要是被外族灭亡的王朝,明的建立更多的是驱除外族的意味,明末的起义更多的是因为气候原因导致的生存之战,若是那个英明的崇祯不下令裁撤驿卒减少每年十几万两的用度,不知道李自成还能不能建立大顺,也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为了镇压省下那笔银子引发的叛乱屡屡加派税负引发恶X循环,导致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最后耗光了国力被猪尾巴捡了便宜灭国。

    历次王朝更迭之间都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民众生活无以为继,积攒的矛盾已经如频临临界点的地震和火山,一点引子就会诱发这个危险的东西,而这些积攒的矛盾归根结底就是民众主要是农民的生存问题。

    王朝初建均分田地,主要是人口大量丧失,撂荒田地众多,王朝强盛,人口增多,田地紧缺,王朝衰亡;土地兼并实质在王朝初期就大量存在,并不是在王朝末期才存在并成为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却是人口的增加,土地增量有限而粮食单产却没有大幅提高满足不了众多人口的需求,此时再遇上大的灾害就势必引发大规模的暴乱SaO动。

    苛捐杂税土地兼并只是影响到底层民众的生存质量问题,自王朝初建时期就有大量的佃农奴婢,他们的生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质量不太高,王朝的后期大部的民众的生活质量不高,但没有影响到最根本的生存底线的前提下大多选择苟延残喘,如同奴隶主视自己的奴隶为财产一样,底层的民众也被他们依附的上层阶层视为财产而不会轻易随意的舍弃,毕竟他们能给主子带来财富,所以尽管生活艰难,但大多数人都选择忍让,除非破坏了最后的底线。

    一开始的暴动目的就是为了活下去,根本就没有什么远大目标,都说地主阶级窃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但没有地主阶级的领导参与的农民起义没有成功的个例,这就说明了农民阶级在任何运动都不会居于主导和领导地位,只能是从属和伙伴。

    陈剑锋能想到这些,就是因为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采取什么样的农村政策,解决生存的问题很简单,包产到户也就是分田到户,适当的控制税负,改良种子施用化肥农药,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种境况下的农民和秦汉以来的农民没有本质的区别。

    后来的经验明确的告诉他这种小农经济下的小生产农民是注定发不了大财的,而且注定是“弱势群T”,农业的问题根子在农村,农村的问题关键在农民,如果采取分田到户的方法暂时解决当前农民的生存问题,势必是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遗留下来,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解决农民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农民,消灭那种传统意义上小农经济下的“旧农民”,而且要将农业人口在全部人口的b例下降到一个很小的份额,也就是减少农民的绝对数量。

    后来成功的农业模式有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大农场模式,农场主自己并少量雇佣固定工人管理大面积的农场,实行大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大投资大回报大生产是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专业化高科技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T系是这个模式下的农场保持优势的根本。

    一个农场工人可能只是驾驶拖拉机播种,但在此之前,有专业机构已经检测了这块田地的土壤包括墒情肥力等诸多项目,相关机构也预测了今后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得到专业部门的信息资料作为参考的农场主会决定种植何种作物,此时专门的种子公司和肥料公司就会根据那块田地的特X和农场主的要求配送好种子和肥料。其后的田间管理收获仓储售卖都有专业的机构为之服务,我们都说一个美国农民养活多少人,但不要忘记这个美国农民后面还站着多少人为他服务。

    再一种就是西欧的JiNg细化小农场,尤以丹麦荷兰为代表,荷兰是温室大棚种植模式的代表,丹麦则是复合型家庭小型农牧场的代表,以丹麦为例,一个农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大部分的工作是由户主即这家的男X主人完成的,小农场有几百亩的田地和牧场,牧场都是几百头N牛的存栏,而没有牧场的一般是有养猪为主的养殖场,每个养猪场的生猪年出栏量都在几千头,丹麦也是欧洲乃至世界上主要的猪R出口国;田地种植小麦玉米燕麦等粮食和牧草作物,除了出售大多作为自己牧场和养殖场的饲料粮,牧场养殖场还会对自己的农牧产品进行深加工,向市场提供自己农场品牌的R类香肠火腿N酪鲜N等商品。

    这些工作大部是由这个农场的主人完成的,除了在收获播种时需要招募短工,完成这样的巨大工作量还是靠机械化自动化的帮助,一个小农场的机械就有几辆大小卡车,播种机,收割机,割草机,装载机,挖掘机,拖拉机更不可少,其他的挤N机饲料加工设备应有尽有,当然也和美国一样拥有专门的服务机构,而成为一个农场主至少得需要接受七年以上的农业知识机械动力等科目的高等教育。

    还有一个b较成功的集约化规模农业经营的例子,那就是改制后的黑龙江原生产建设兵团下辖的各个农场,尽管同样是承包经营,每个职工都承包了一定的土地,但农场的职工却没有单g而是在各级农场的统一组织下,拥有各个专业的农业机械作业队,各个职工除了是某块田地的承包人的角sE同时也是某个机械作业队的职工或者GU东再或者同为GU东职工,作业队是按在田块进行收费作业获取利润,田块的承包者是赚取所收获作物的得款与支付承包费以及种子化肥等支出以及机械作业等的服务费用的差价利润。而且农场还作为提供良种市场分析预测等专业化统筹X的服务,这使得这些农场成为国内不多的能与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差不多同步的种植业产业。

    以sE列的滴灌农业纯粹是没事找事,民国的人口压力还不至于开发塔克拉玛g大沙漠,实在不行可以…,至于苏联的集T农场和我国的生产队就有点那个了,分田到户的承包责任制倒是能解决温饱问题但要再进一步却存在诸多T制上b如所有权经营权的阻碍和限制而难以有所作为。

    民国并不缺乏大地主,往往一个地主就能拥有几万亩甚至十几几十万亩良田,但不管大地主还是小地主,所采用的生产方式还是小农经济下的小生产,因为不管大小地主都把田地交由佃户耕种,而佃户却是以自己的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与小自耕农除了在土地所有权方面不同之外,其他的生产方式完全一样,民国的地主们拥有的土地集的规模优势并没有在生产方式方面T现出先进X,反而成为压榨贫民的一种手段。

    民国现在的农业从本质上与汉唐时期的农业没有大的进步和变化,充其量不过是在明清时期多了些主要原产地是美洲的高产作物,以及传统种植技术的缓慢发展,如同所有的政权更迭阶段不一样,自晚清至民国,国的农业是一直处在发展,但却没有如同其他国家那样实现农业的近代化。

    一个国家如果想全面走向近代化就离不开农业的近代化,民国没有实现农业的近代化,导致国家的整T近代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列强,这也是导致近代国没有实现真正的资本主义的一大重要原因。

    到现在的1920年,民国的农业经济始终在国民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占整个国民经济的b重在成以上,而农业人口占国家的总人口的成半,实现不了农业的近代化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国家的近代化现代化,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现在民国的农作物单产是印度的两三倍与美国相当,这也说明民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但是民国农业的发展却不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联系,不是新技术的提高取得的,而是还是依靠传统农业技术取得的,那种种地如绣花般的JiNg耕细作保持着国农业的先进水平。

    国的近代化步履艰难,道路曲折,发展缓慢,民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所带来的问题一直是阻碍国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最根本的因素,它不仅没有为工业提供资金,提供市场,甚至提走转移很大一部分工业利润,它也没有为工业提供合格的“工人”,还使大批的有一定经验的工人回归传统农业。

    现在的资本家大多是原官僚地主和买办以及军阀,实际是很多人都是多重身份,进入工厂的大门就是资本家,回到老宅就是大地主,资本家在工业赚取利润后,除了扩大生产规模更多的是回乡购买田地,极少把利润用来进行对工厂的技术升级更新,更无论投资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国的农业在cH0U取工业的利润。

    现在在外开办的工厂里做工的工人很难说他们就是真正的工人阶级,b较确切的说法是“农民工”,做工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提高技术,而是为了积攒一定的资金回乡购置土地,盖房娶亲,一旦资金攒足,一般会辞工不做,由工人重新变为农民,这部分人往往有了一定的技能。

    还有一种工人就是叶圣陶先生笔下的,在契约规定的日子到达之时,这些人几乎全部选择回乡嫁人,这些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只有彻底赤贫的人和有了一点资本和产业的小布尔乔维亚才会选择在城市留下。

    城市没有太多真正的永久居民,现在民国正是h金十年的前戏日子,并没有太多的产业工人,即便是在过三十年的解放前的南京只有不足百万人口,却有几十万苏北的保姆佣人;不仅如此也没有形成足够多的工业城市能承受大量的产业工人,民国城市化的落后恰恰代表国家近代化现代化的落后。

    这些只是陈剑锋暂时能想到的问题和回忆起的相关知识,但这就足以让他坚定信心必须找出一条路子来解决当前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不是回避,不然特区就不会实现真正的发展,即便是努力建立起工业T系,也会形成城乡差别巨大的“二元”社会,并不是真正的全面的近代化现代化。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