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逆流天下 > 第二卷南方 第十五章 向前(5)

第二卷南方 第十五章 向前(5)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有了洪承畴这样的恶客,一场欢宴便草草结束了。勒克德浑吩咐下人打来了井水洗脸,用浸的冰冷的毛巾在脸上胡乱擦了几把,便觉得人JiNg神了许多。

    他看着坐在花厅一角喝茶的洪承畴,不觉满脸带笑:“先生一来,南边的事就好办多了!”

    对方如此信任,洪承畴也极是心感,当即失笑道:“贝勒爷太过信任了,学生如何敢当?总之,学生一定竭诚效力便是。”

    勒克德浑摆手笑道:“某是大将军,专责军事。先生的朝命是江南总督,看来朝廷的意思是我专责军事,先生则是偏重于招抚,可是这个意思?”

    “是的。”洪承畴宦海沉浮几十年了,与人打交道的本事已经历练的炉火纯青,他知道对满人不必用汉人的那一套,否则的话,不但不会被称赞城府心计,反而会被满人认为是老J臣滑,心机太深不好交结,所以在与满人亲贵打交道的时候,洪承畴都是显的极为直爽,说话办事都很痛快,这也是他在松山一役投降之后越来越被信任倚重的原因之一。

    “好啊,太好了,有先生在,江南旦夕可定!”勒克德浑当真是非常开心。洪承畴的本事他是极为推崇的,当年松山一役,洪某人手有十三万明军JiNg锐,全部是边JiNg锐边军的战兵,其犹以秦兵等西北的边军极有战斗力,主帅地战斗意志也很坚强。而洪承畴也不愧是极有统帅经验的帅才。他利用明军的兵力优势,采取步步为营的压迫式的打法来解救锦州之围,如果不是崇祯帝太过急切,明军地粮饷得不到保障,洪承畴不得不加快行营速度……结果皇太极断了明军的粮道。一夜之间明军自己乱了阵脚,吴三桂等总兵抛下军队带着家丁逃走了,其余巡抚邱民仰与总兵曹变蛟等人殉国,而洪承畴却最终削发投降了。

    虽然洪承畴打了败仗。\\\\不过松山一役失败的过错并不在他,就在刚刚的座人里就有梅勒章京巴铎,此人当年就是皇太极在松山一役地亲兵护卫,明军殊Si反扑时,是他带着侍卫顶住了明军的攻击,立下了极大的功勋。

    就是这样的悍将,对洪承畴还是极为敬重的,勒克德浑的欢喜。自然也不是空x来风。

    “哈哈,这太过奖。学生如何敢当!”洪承畴哈哈一笑,显的极是欢喜。不过他到底是极有城府的人,这一次接受了总督地位子,却是深知此事的难办。

    现在留在扬州地满洲兵并不很多,如此就要好好利用投降的南明降军,同时,还要收拢江南的民心以为已用……这才是摄政王派他到扬州来的真正本意!不过,钱谦益在南下之前已经向摄政王大约说了一下为难之处。前明已经尽失人心,这一点无甚可说,北方诸省、府县尽数投降流贼或是大清。便是明证。封建王朝的更替。气数一说至为紧要,便是洪承畴自己也在心里坚信明朝气数已尽。所以不值得效力,相反清朝如朝日初升。以洪承畴纵观史书的经验来判断,清朝确实有一统天下的气象。

    而其的关键,则是不能太急切的推行剃发令!

    不仅是他,满洲贵族里也有一部份的有识之士虽然也支持剃发,但同样也看出来不能立刻推行剃发,不然,将会给清朝地统一大业带来极大地麻烦,眼前的勒克德浑,便是其地代表人物之一。

    有此共识,洪承畴在说服了多尔衮暂不剃发的承诺之后,才不等滚单到达前方,也不愿意高车驷马地摆足了仪仗慢慢行进,事情紧急,洪承畴索X换了便装,带了几个健仆一路上先是骑马,到了山东临清后又换了船只,一路上急行不停,算算要得几天之后朝廷的任命旨意才会正式到达扬州,勤劳王事,洪承畴自问是问心无愧了。\\\

    眼前的德克勒浑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在赶走了满满一屋的闲人后,他吩咐曹振彦等包衣奴才立刻把厅堂打扫g净,换上h梨木的椅子,然后泡好三两银子一斤的上等茶叶,等洪承畴解渴之后,这才又换上了请教的语气,向着洪承畴轻声问道:“我大清兵想要掩有天下,就非得南京不可,然而对岸现在江防严密,水师强大,况且有曾志国那样的猛将,也算是闻所未闻,有此人为将,再有史可法为帅,恐怕我们想要找到漏子过江,实在是难啊。”

    说到这儿,勒克德浑m0了m0自己光溜溜的头皮,果然是有点儿无所适从的模样。

    老实说,清朝自开国以来,从奴尔哈赤开始就是纯粹以武力来征服敌人,对政治上的考量这一门课程几乎就是空白,如果不是皇太极把清国的一切政治上的东西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金政权没有化部族为国家的话,就算是明末大乱,吴三桂开关迎降,建奴还是得不到天下的。

    这一点洪承畴当然明白的很,眼前的勒克德浑已经算是八旗王公贝勒难得的武全才了,而面对江南现在的局势时,勒克德浑一样显的缩手缩脚,束手无策,这个也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以学生之见……”,洪承畴沉Y了一会儿,终于又很直白的说道:“现在想以大军南下,是有点困难的。”

    “不错,先生说的对。”

    “然则也不是没有一点施为的办法。于今之计,一是等英王那边动手,待那边势如破竹之际,对面必然阵脚大乱,那时在军事上就有可乘之机。第二,便是要在招抚上着手。\\\这又要分几层。”

    洪承畴长途赶路,有点疲惫,不过他已经投降新朝,所以还是愿意殚JiNg竭虑竭诚效力,为新朝定鼎天下出一把力。不然的话,将来必定要留臭名于史册,而一旦新朝一统江山,则他就成为从龙定计之臣。这一条也是史有明鉴地,所以他对清军南下江南一统天下的事,格外的热心。

    所以他满怀着信心,向着勒克德浑侃侃道:“招抚一事,却是刻不容缓。以学生看,江南士绅所顾虑者,不过剃发一事。既然摄政王允准暂不剃发,招抚之事便好着手进行了。前明实在是气数已尽。士大夫格物致知,岂能不知前明天命已尽?而流贼窃取神京后的所为。也非得天下的气象,现在放眼看去,唯有我大清奄有整个北方,JiNg兵强将,政治清明,俨然已经有一统之象,所以只要不剃发,以学生看来,虽然现在大军没有过江,江南地官绅暂时不会归顺。不过预先做好功夫。大军一过江,则江南州府望风而降。地方绅士悉为我大清臂助,此事绝无可疑。”

    “哈哈。先生说的太对了,太好了!”

    “再者,便是江南留都那边,向来党争内斗不止。这是前明旧弊,这么些年仍然如此。依学生看,现在马士英得势,然而东林党与复社也不善罢g休,其必有可资利用之处。”

    说到这里,洪承畴兴趣大起,语调也变的高亢起来:“提督苏松、镇江军务总兵官曾某是员猛将,不过党争之祸他也避免不了。此人根基浅薄,难免被人b压,学生早看过江南那边的塘报,此人在正yAn门外对复社诸生大打出手,想来是被b压过甚,不得不以此办法反击。此事一出,曾某人在江南名声极坏,如果不是史道邻还护着他,早就被千夫所指了。就算他在镇江整军顿武,然而在江南士绅他也不会得到支持……此人根基太浅薄了,学生看他似乎有自为藩镇之意,这未免有些儿戏……想想左良玉十余年经营,才有在湖广、江西地局面,此人半年多前还是个游击,居然心意若此,这真是太过儿戏了。\//\”

    洪承畴不愧是当时极为难得的经略大才,江南的情形他只依凭几份塘报就猜了个八不离十,现在他用一轻蔑视和冷峻的语气向着勒克德浑总结道:“总之,曾某人不足惧。一者,他得罪了东林复社,马士英等人也未必将他当心腹,说来说去,他不过就有一个史可法做靠山。然则,史可法并无急变之才,不能入南京主政,对曾某的支持便有限了。时间一长,朝攻讦不止,曾某扬州功劳够消磨几时?就算他想振作,郑氏水师岂能任他摆布?学生南下前,听说曾某数次下令调动郑氏,而郑氏则不肯听从……除此之外,尚有方国安等人也非安份之辈,曾某想一统军政,谈何容易!”

    这一段话,实在是洪承畴的诛心之论。当年他在内地督师征伐农民起义军时,百战百胜事事顺手,为的是他带的是自己一手练出来地兵马,他又是臣,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所以打的极为顺手,指挥也很如意。

    几年下来,洪军也俨然成为海内强军,与孙传庭地秦军和关宁军并称,洪承畴也因为战功而被崇祯皇帝信任,最终走到了松山之役的战场上。

    松山一役,明军十三万JiNg锐全部是边军,战斗力极强,也是明朝最后的家底了。此役之后,明军连农民军也对付不了,便是明证。然而八总兵各有异志,洪承畴根本就无法做到指挥如意,等清军一断后路,关宁总兵吴三桂先逃,其余几个总兵随后,明军阵脚因此大乱,被清军追杀过百里,一路上尸T无数,河水为之变赤,而洪承畴这个堂堂的督师居然被这些丘八抛在了后头,最终坐困松山,被俘投降。\\\\

    这一段经历使得洪承畴对明军将领各自为政,心怀鬼胎保存实力的做法极为熟悉与痛恨,其后几年下来,明军的军纪越发败坏,到了南明时,江北四镇与左营公然内战,已经不把朝命放在眼里,所以在洪承畴看来,曾志国就算有心振作。可惜威望太浅,而且积弊难返,根本就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此弊。

    所以他信心满满的向着勒克德浑笑道:“学生此来,便是要在招抚上痛加章,前明党争之祸到得如今已经是药石难救。只需抓得空隙,便是着手发力之所。至于镇江之敌,暂且不问,或者也可挑动其内斗。待英王自湖北发兵之时,便是我大军南渡之时!”

    这一番话其实是极为漂亮地老成谋国的大章,勒克德浑也并未全然理解消化,不过眼前的这个洪老先生实在是个人才,便是皇太极在时,对他也极为倚重,现在摄政王也是对洪承畴地意见极为重视,既然有眼前此人。他唯一知道地便是自己可以少C许多心了。

    当下抚额大笑,向着洪承畴拱手道:“有老洪你在这里。真地是万事无忧了!”

    被人议论着,并且断言没有前途地镇江军镇,却是一片繁荣热闹的景像。镇江算不上是大城,通城也就十来条大街,三四处市集b较热闹,如果不是挤进了大批地难民,城市地街道巷子也谈不上有多热闹稠密,就算是现在,过了那几个固定热闹的时辰,走在镇江的街道上。也是人烟稀少。倒是穿着号衣,挂着腰刀扛着长枪的士兵很多。在木板搭建上覆碧瓦的街道和小巷子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队巡兵路过。他们盘查行人,检查来往的证件书,认真的盘查行止,直到确定没有J细地可能后,才会挥手放行。

    “曾镇帅不论武勇是否是真,能够令行禁止,军纪森严,盘查关防又如此严密,倒算得上是真正的将帅之才了。”

    一个身着绣着五福增寿地绸制蓝衫,头戴方巾的年人刚被盘查了很久,因为是外地口音,他被带队的把总盘查了很久才得脱身,甚至连行李也被极为认真的检查了两次,直到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出具的路引手续也很完备,这才被挥手放行。

    以这个秀才打扮的年人的身份,原本是用不着如此严密的检查的,只要他言明身份,不但不会被检查,镇江城可能还会派出相当身份的人前来迎接,不过在在听说了镇江镇关防严密,纪律森严地传闻之后,这个年人很想自己亲自来感受一下这个传闻是否属实,到了现在,从城门处到镇江城内,他已经受到了四次盘查,而且有两次还打开了行李并且搜身,在他试图贿赂地时候也被那个把总严词拒绝了……这种事情在明朝至少已经两百年没有再发生过了,曾志国的驭下之严,也就由此得到了亲身验证,这就使得这个年绅士地神情极为满意。

    在他身后跟随着两个一样是秀才打扮的缙绅模样地年人,两人听到他夸赞,不觉也笑道:“东翁说的不错,这种森严景像,怕是只有国初时才能相b了。”

    “路引此物,国朝已经数十年不行于世,今日无此物又不得行,这样建奴细作想混进城里,怕是千难万难,曾帅治下关防如此严密,不愧是海内名将。”

    确实也如他们所说,曾志国自从南京回到镇江后,因为痛感明清交战时,屡次吃过间谍细作的亏,特别是沈yAn一役,明军强兵出城之后,建奴细作g结城蒙古叛兵一起作乱,结果城池失守,城外明军野战JiNg锐全军覆灭,此等惨祸一再发生,这是明军太不注意防备间谍细作之弊,所以在镇江城,他亲自立下规矩,连废弃多年的路引制度也捡了起来……尽管别的地方仍然很少用到,不过只要想进镇江与丹yAn、苏松等地的城池,就仍然需要原籍开出的路引为凭,不然任是官绅百姓儒道僧人,都不准放进城内。

    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使得对岸的勒克德浑想尽了办法,对镇江城的实际情形所知不多,消息多半是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二手信息,失实失真之处自然也就难免了。

    “走罢,听说城曾帅的兵营内更是热闹,曾帅费尽心力,要打造无敌王师,镇江兵雄健JiNg锐已经是诸镇之首,这可当真难得,东翁不如去瞧瞧也罢。”

    “这恐怕会有失实之处,曾帅到镇江才几个月,淮扬兵学生也曾经领教过,其实与关宁兵和秦兵相差甚远……数月之间想有所变化,怕是难了。曾帅的JiNg兵,怕也只是当日渡江剩下的百劫余生之辈……这个怕是只有千余之数,想再把别部兵马练好,怕是就千难万难了。”

    说话的自然是被两个随从清客称为东翁的年缙绅,说到明军军纪败坏不堪使用,他的脸上满是冷峻愤恨之sE,显然,他曾经与淮扬镇兵打过交道,而且留下了极不愉快的回忆。

    “况且……”这个年缙绅又神情冷峻的补充道:“郑氏驻丹yAn,距此极近,我等路过时已经领教过了,不要说关防严密,军纪严整,那些兵不扰民就已经算是好了,唉!”

    “东翁言重了,以门客看,现在竟已经算是好了,想想前两年江北四镇在淮扬徐州等地闹的,再想想左营在襄yAn时居然屠城,多少缙绅富户之家都被屠灭,更不要提细民百姓,所以镇江这里,究竟是难得之至了确实如此。”领头的年人严峻的脸上终又露出一丝笑意:“军纪败坏的,鲜有对敌战而胜之的,而军纪严明的,又没听说过不能对敌的。曾帅能够领兵如此,已经极是难得。走罢,咱们就去瞧瞧去,看看镇江兵是否足堪一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