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重回高考那一年 > 第150章 150 考试二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章

    纪时深吸了一口气,在考场广播提示考试开始之后拿起笔,从第一道题开始看。

    他用的是平时常用的那支签字笔,但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别的原因,刚写的时候画了好几道笔迹才清晰了些。

    纪时揉了揉脸颊,让它看上去别那么绷, 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显得柔和一些。

    他注定无法只把高考当成一次普通考试来看待, 但为了考出好成绩, 平和的心态是必需品,他相信,如果他觉得紧张的话,那么他身处的这间考场,以及整个Z县所有的考生,大家的紧张情绪必然都是一样的。

    这张试卷他也只对作文题有印象而已,其他题目他都不记得了。

    其实高考试卷和平时月考也没什么区别,题量一样,难度或许不同,但他们月考也是出过有难度的试卷的,可高考试卷就是给人一种神圣感,做题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试卷给蹭坏。

    四道语言文字应用题,第一道要选出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例子就是弹劾和弹丸之地这类词,纪时这题选的C,A是亏在责难这一项上, B选项的泊位和淡泊明志,B项的叶韵和一叶知秋纪时也觉得是一个读音,结果回家百度之后他才知道,叶韵的叶居然读xie的二声,这个知识点他们平时压根就没遇到过。

    好在有泊位这个词,停泊这些都读bo的二声,这个词只有在湖泊的时候读po第一声。

    D项考了扪参历井和参差两个词,这显然是两个不同音的词,加上六畜和畜牧业,乍一眼看过去人真的发昏,好在C项的三个词都是常见词,他平时也练过这几个词的题目,否则只要出卷人在C项里放一个他不认识的词,那纪时还不知道该选什么。

    不少词语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纪时小学的时候语文成绩不错,他以前就爱看/说,所以词汇量在同龄人里属干比较多的那批.,可语文这一科越学越懵越学越难,就在于这种多音字,比如这次考试的所向披靡和风靡是一个音,可和它长相较近的斐纪时就习惯性地读第一声,其实人家应该读第三声。

    只能说,不愧是高考,真的不是一般的刺激。

    考试本身就有压迫感,会让人平时确定的知识点在反复念一个词七八遍之后变茫然,自己甚至都忘了这个词究竟该怎么读了。

    最好的状态就是头脑清醒,能够在第一时间判断出对错,即使其中有自己不确定甚至不会的选项,可一开始盯准了那个对的不放,也不犹豫,反而会离正确答案最近。

    这就是所谓犹豫就会败北、果断就会白给的梗。

    纪时发现,高考可能还没有平时月考那么专注,因为他会一边做题一边提醒自己这是高考这是高考,像是害怕自己注意力集中不了似的,然而这种情况却反而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所以纪时没在第一题上纠结太久,直奔第二题和第三题。

    平时月考也是一样,只要进入考试的状态,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起来。

    第二题考了四个成语,满城风雨、信手拈来、防患未然……看这些成语在具体的语境里是不是适用,这道题相对比较简单,纪时选了D。

    语言文字题的第四道居然考了《海的女儿》是哪位作家的哪位作品,还考了世博会相关的内容,纪时本来以为他们高考不会考世博会的,好在平时语文老师已经给他们做过相关练习了,纪时编了一段祝福语上去。

    这种题他写的时候很仔细,因为担心自己会写错别字,题目能不能得高分倒在其次,要是因为错别字的原因扣了分,他绝对想哭。

    现在其实还好,因为纪时每天都在写字,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他写错字的几率都不高,除非他不认识一个字但又不得不写,他就会假装一个很像的字,故意写得模糊让改卷老师看不清楚——改卷老师一般都能揭穿他的阴谋。

    反而是工作之后,用电脑的频率比用笔的频率高得多,乍然写字,写错别字的几率就很大,明明脑子里想的是正确的字形,写在纸上的偏偏就是错的。

    从世博会这道题来看,出卷老师还是很仁慈的,好歹写了安徒生和《海的女儿》就能拿分,就等于白送,而且写一段对世博会的祝福,只要语言诚挚就行了,改卷老师也不能判定说某个人的祝福不好吧?

    纪时是这么认为的。

    文言文考的是欧阳修的《南阳县郡谢氏墓志铭》,还好,属于唐宋散文,没有折腾那些先秦作品给他们,纪时把文章浏览了一遍,选择题部分都不算难,翻译的部分他估计自己会扣上一点分数,因为他在这种题上从来没拿过满分,水平毕竟在那里。

    古诗词部分照样是纪时的老大难,高考的变态之处也体现在这里,一首好好的王昌龄的诗,出卷人非问他,由送别季节可以想到柳永《雨霖铃》的哪个句子?

    纪时很想说,王昌龄和柳永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这问题问得王昌龄都想哭,好在他背过《雨霖铃》,他要是不会呢?

    后面考了两句分析感情的,纪时不太擅长作答这种题目,可他高三毕竟练过不少次了,勉勉强强还是能够答出来的。

    他比较无语的是最后一题,明明考的是王昌龄,试卷里又借了一个明代人鉴赏王昌龄诗句的话让他们来分析,本来他对王昌龄想表达什么就有些模糊,现在还要去想这个明代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当然,抱怨归抱怨,在答题上纪时还是很合格的,他不会因为抱怨就拒绝答题或者一边答题一边心里烦躁,王昌龄还不至于让他这样。

    接下来是名句名篇默写题,这一个部分出题要比他们平时月考难些,没有考《论语》上的句子,考的是《诗经·卫风》、《荀子》和《战国策》,不见复关的后一句,纪时不太确定,这句他们平时积累得很少。

    可该写的答案还是要写的,不管他会不会。

    终于到了纪时最头大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试进行到高考阶段,纪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语文答题人了,哪怕题目再有难度,他都能够面不改色地把各部分题目答完,不管怎么说,他觉得难的语文题,难到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这样一门科目上占据优势的是极少数。

    像《卫风》考的这一句,他们班能填出答案的可能不超过五个人。

    不管怎么说,他只要把他会的、有把握的题目写出来就好。

    阅读理解第一题题考的是阿城的现代文,分析某个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纪时答题的时候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考试也进入了后半段,他没有心思再东想西想,整个人已经完全投入到了考试的状态中。

    他的确不喜欢答阅读理解,但这并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事情,他的喜欢与不喜欢并不重要。

    纪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答,他用笔在试卷上把该圈的重点全部圈了出来,再代入题目,不肯错过题目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之前在月考里是怎么做的,纪时也在这次高考中原原本本地发挥了出来。

    时间还有62分钟,纪时的视线终于投向了本次考试的最后一项作文。

    以quot;绿色生活quot;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题目纪时从回到高三的第一天就在想,文本里是这么介绍的,说绿色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只记住了绿色生活这个题目,却忘了作文要求里有什么,当然,他搜集了一些和绿色生活相关的资料。

    原本他更多的是从环保的角度去考虑,但现在想想,可能写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会更好,因为考卷上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去强调环保,只是说绿色生机勃勃,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环保这种想法当然也没错。

    纪时在构思,是把它写成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散文更合适一些?

    也不知道曾泰然会怎么写,纪时猜测对方应该还是会用上爷爷这个人物,以老人家开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那他呢?

    纪时不想写得太过高大上,因为这几年苏省的作文虽说有些莫名其妙,但朴实的文风在改卷老师那边反而会受欢迎一点,《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也很难去写什么太华丽的东西。

    纪时手撑着下巴,视线盯着黑板上方的时钟,思绪却在飞速转动着。

    他脑海中翻滚着多年以后看到的景象,有很多相关的例子,有现实的,也有非现实的,还有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话,纪时决定写一写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

    上一辈子他写了什么内容自己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他语文分数很烂,作文必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现在,他重新审视这个标题,发现题目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也不变态,主题是什么,该有什么思路他也已经有了想法。

    写吧。

    纪时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的第一句,确定语句通顺之后,他打好腹稿,开始在答题纸上写。

    这篇作文他毕竟颜酿了很久,下笔的时候是很轻松的,他觉得重点在干理解作文的要求,不偏题,反正他并不是一类文的水平,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拿高分就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