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科举荣耀,化学强国 > 80、声名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试题难度的增加也让文靖安马前失蹄了一回。

    两天后初覆发案, 这回案首就不是他了,而是另一个来自晋宁县的学子。

    他的名次只排到了第二。

    对于一般学子来说第二也足够风光了,但对于要冲刺小三元的文靖安来说却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因为府试的最终成绩也是取三场考试的平均成绩,他头场拿了案首不表示最终的案首就是他。

    宋教谕亲自去府衙托关系打听, 回来才得知文靖安这次是在五经文那一题出了差错,知府大人认为他的文章太过“旧俗”, 缺少了“灵性”。

    这点文靖安百口莫辩,这些年他全部的八股文写作思路都是往“歌颂先贤, 赞颂皇帝”这方面来靠的, 这是他跟林宁宴总结出来的科举秘籍,客观来说这当然是制胜法宝,但科举考试有时候真的很讲运气,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这种东西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利波特, 科考时写的文章如果恰好遇到阅读品味相投的考官,成绩自然会好一些。

    科举考试的另一个弊端也正在此, 八股文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文章是否“人治法治”, 那么延伸一下, 科举考试就是“人考”而非“法考”了。

    就拿文靖安这次遇到的主考官知府大人来说,他显然更喜欢有灵性一些的文章,至于怎样才算有灵性自然是他说了算,天王老子也猜不透他的心思。

    不过结果已是如此,文靖安便不必耿耿于怀了, 毕竟最终结果还没有出来,案首未必就不是他,只是留了一个悬念,只盼到终覆的时候给那位主考官知府大人留下一个机灵点的印象。

    初覆发案后的第二日,终覆如期而至。

    头场时两千多的考生,到这时仅剩两百人上下,由此可知府试的录取比例在十比一左右。

    最后的考试定在府衙的礼堂。

    和县试时一样,府试的终覆就是走个过场,只是府试的终覆相对正式一些,上次县试终覆王所思让文靖安等考生口头背诵《圣谕广训》就算了,这回府试终覆知府则让他们动用纸笔,将《圣谕广训》默写下来。

    文靖安写完之后检查了两遍随后将上交答卷。

    能进入到终覆也就意味着这次府试通过了,因此默写一项自然无人出差错,很快全部考生便都交了答卷。

    知府大人和一众考官象征性抽查了几份,然后略作讨论,最后由知府大人拿着考卷一个个将考生叫到台案前问询,考生们基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级别的大官,知府大人穿的又是胸前织有鹭鸶图案的青色官服,自有一番法度威严,因此还真有些考生哆哆嗦嗦,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文靖安自然不会。

    知府大人瞧了眼他的供单和县试结单,眼神稍微变了变,问道:“你就是文靖安?”

    文靖安赶紧行礼,回道:“正是学生。”

    这知府姓申,申大人其实在考场的时候早就暗中观察过文靖安,一来文靖安是永宁县县试案首,值得他多看一眼;二来他在与王所思来往的公函中看到过文靖安的名字,知道《端午》和《七夕》两首诗是文靖安往年所写,诗才非同寻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可是出自你手?”

    文靖安:“陈年旧作难登大雅之堂,让大人见笑了。”

    申知府:“那可不能见笑,如此佳句都上不得厅堂,那何人诗句可登堂入室?”

    文靖安:“学生惭愧。”

    申知府:“这些年你可有其他诗作?”

    文靖安:“回大人,学生这些年一心苦读圣贤书,专心科考,五言八韵诗倒是作了不少,但随心随性之诗已不曾再写了。”

    申知府微微颔首表示理解,他哪能不知道科考诗作与随性诗作之间的区别,大盛立国两百年,科举场上的诗作何止千万,但又有哪一首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呢?那么多的五言八韵,比不上“若为家国故,两者皆可抛”的豪气干云,更比不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洞察明朗。

    故此,申知府回道:“虽说科考才是圣贤之道,不过若有天纵诗才,你亦不能白白辜负,须知自古状元无数,李太白杜子美却仅有两人而已。”

    能说出这番言论,足见这位申知府高瞻远瞩,并非迂腐不化之辈,难怪初覆时他说文靖安的文章灵性不够,感情人家肚子里是有真才实学的,一眼便看穿了文靖安那点歌功颂德的微末伎俩。

    既然人家诚心赐教,文靖安便也大方回应:“学生谨记,谢过大人金玉良言。”

    申知府:“嗯,如此甚好,你且退下吧。”

    文靖安行礼后退,申知府继续抽查询问其他考生。

    等申知府和其他考官询问完所有的考生,时辰也到了傍晚时分,与县试终覆当天晚上的活动一样,由申知府牵头办终场酒,所有参加终覆的学子以及他们的廪保、监考官等均获得宴请资格。

    吃完这场酒,府试该走的流程便都走完了,文靖安回了行馆,安心等候最终的发案。

    总案发布是在终场酒之后的第三天,这天终于下了场小雨。

    北昌府城一下雨,江面便氤氲开茫茫水雾,江边的亭台楼阁最先笼罩其中,接着往城中蔓延,等到了永宁行馆这边时,整座城便有多少楼台烟雨中的韵味了。

    由于下了一夜的暮春细雨,雨声最易哄人睡眠,文靖安起得晚了一些,他到行馆大厅时,陈崇章、宋教谕和其他考生都已不见踪影,问了行馆的胥吏才知道,原来陈崇章等人都去府衙那边等发案了。

    文靖安不去凑这个热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反正他已经做了自己全部所能做的,能不能得案首全凭天命,于是问胥吏要了份朝食,独自在偏厅的饭桌上吃起来。

    还未吃到一半,首先跑进来一个面熟的胥吏,他气喘吁吁须发皆被雨水打湿,但他顾不得脱下湿漉漉的蓑衣,直接问另一个胥吏:“文小爷呢?文小爷人呢?!”

    声音大得在偏厅吃早饭的文靖安都听见了,另一个胥吏指了指文靖安这边,那穿着蓑衣的胥吏便火急火燎跑进来,直接给文靖安拱手道贺:“恭喜贺喜!文小爷中了府试案首!俺特意传捷报来啦!”

    他刚说完,陈崇章和其他永宁县的考生便都陆续跑回来了。

    陈崇章喜形于色,其他考生则都是用钦羡的目光盯着文靖安看。

    因为在他们看来,府试案首不仅意味着文靖安从此往后就是童生了,最重要的是府试案首必过院试,那就意味着提前获得了秀才功名。

    后世的人听说秀才往往以等闲视之,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秀才意味着什么。

    秀才意味着拥有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所有秀才都能免除个人赋税,优秀者(廪生)更能获得官府廪米供奉,秀才们进可参加乡试继续攀登功名路,退可像李碧存和青莲书院那三位教习一般当教书先生,再不济到县衙门某个书吏之类的差事,也是吃公家饭的了,踏入了“士”的阶层,成为士农工商之中顶级的存在。

    诸般便利好处毋庸多言,当然这些还得在文靖安考了院试之后再说,这时既然拿下府试案首,那么加上之前的县试案首,他就是连中小二元,距离小三元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他把身上的碎银子都赏给了最先送来捷报的那个胥吏之后,宋教谕和永宁县衙门的书吏,隔壁行馆其他府县的负责人,甚至一些生面孔都接踵而至,都想来见一见县试、府试连中两元的文靖安。

    于此同时,宋教谕也差人把文靖安中了府试案首的消息马上带回永宁县,因着文靖安中了府试案首,这回永宁县总算在府城长了一回脸。

    文靖安的声名便是在如此口耳相传下逐渐传扬了开去,这就是当初定下冲击小三元的计划带来的初步成效。

    盛名之下,不止是考生和读书人,便连北昌府上一些寻常百姓也都过来打听消息,想一睹案首文小爷的风采,更为离谱的是,有人在外面说他也姓文,查了族谱发现文靖安与他们是本家,算起来还是文靖安大爷。

    文靖安着实不知道文太爷还有个兄弟,文三贵三兄弟还有亲伯叔,只能感慨另一句至理名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总之这一日他横竖是不得清净了,所幸宋教谕和陈崇章知他脾性,帮他过滤了一大批无关紧要的访客,饶是如此,夜晚吃完不知道是谁请的大餐之后,回到行馆住处,他和陈崇章也是累得筋疲力尽,再也不愿动弹。

    陈崇章咕嘟咕嘟灌下一杯茶,感叹道:“以前总以为我们会恭维人,今天见了那些人对你溜须拍马,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文靖安:“区区一个府试案首都有这种待遇,到了后面可想而知。”

    陈崇章:“没错,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被那些人带到沟里去,要是院试咱俩都栽了,今天奉承最勤的到时候肯定笑得最欢。”

    文靖安:“过两日我去领了府试结单,跟宋教谕禀明之后,咱俩就离开行馆,到南城那边找家僻静的客栈租住下来,开始准备院试。”

    陈崇章郑重其事点了点头:“明天就去找合适的客栈。”

    院试三年两次,每年开考的时间基本定在六月初七、初八这两日,不会有变更。

    那么等文靖安领了府试结单就已经是五月初了,距离院试便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