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生生世世小说网 > 神明不能 > 第13章 菩萨

    记住本站地址:【生生世世小说】 https://www.3344book.cc/最新VIP章节免费阅读!

    远安曾是近千年来,人界最大的一个古国。

    此国国力繁盛,历史悠久,曾经也发生过几次大战乱和敌国入侵,甚至面临过阴兵攻城,当时国内两大将军,得神的寓言庇佑,带领众军力挽狂澜,死守城池。

    如何大灾大难,这庞大的古国都生存了下来,他们繁荣昌盛的时期,在其他小国的眼中,远安人民住的房子都是用金子垒成的。

    远安地域辽阔,就在几年之前,在离皇都最最远的边境几座小城里,发生过一次饥荒,起因是边境地带连下了一整个月的暴雨,暴雨冲刷下,引发了猛烈的泥石流。

    一夜之间,边境几座小城死伤无数,而有幸逃出来的百姓,因为这场灾难,成了流民。

    因为离皇都实在太远,国内传讯又十分缓慢,等朝廷反应过来时,流民们死的死,伤的伤,有幸活下来的,分散到了国内各地,但仍无家可归。

    朝廷紧急下发诏令,凡遭此灾无处安放的难民,若有当地百姓发现,先收留回去,让难民们有地方住,有饭吃,不至于饿死在街头,收留了难民的百姓可以每个月得到一笔不小的补助。

    此诏令一出,对于百姓和难民都是一件有益的事,难民不至于流离失所,收留他们的百姓也能从补助里赚到一些银两,补贴家用。

    于是,在诏令发布后的前一段时间里,许多难民都得到了救助,如果有不愿意收留难民的,可以将难民交给当地的官员,也能得到一笔犒劳金。

    本是一件处理的极为恰当的事,变故就发生在皇都里一个书生身上。

    那书生出生在商贾家,因文采出众,在当地颇有名望,家里又有钱,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

    那公子哥饱读了圣贤书,恪守君子道,生了一颗菩萨般的热心肠,听说有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书生二话不说,以救人为己任,短短数天,收留了十几个难民到自己家中,好生照顾,仔细看待。

    城中百姓听说了此事,口口称颂,一时间,公子美名更盛,不管谁路过那书生门前,都要赞扬两句,甚至有的百姓还称他为“小菩萨”。

    小菩萨被人称赞捧高,也不自满,仍是那般和善模样,就这样过了一个月。

    一个月后,朝廷将这书生收留难民的补助银钱送到他门前,这书生却推拒了,他道:“我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得点银钱,而是为了我心中道义。”

    此话一出,百姓更敬仰他了,纷纷颂赞,连连叫好。

    听到这里,长俟不动声色地叹了口气,低声道:“错了。”

    一旁的姬自牧也翘了翘嘴角,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身着白色暗纹的神君也轻轻一笑,摇了摇头。身着灰袍的那位神君垂下眼帘,神色仍然淡淡。

    在场的不是仙神就是个活了千年的大妖,最不济的也是个不知年龄几许的白发老翁,心中都明镜一般。

    国师接着往下讲——

    从那以后,那书生名声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变故,便是百姓们再也没人去救难民了——要是救了,朝廷的补助,你要还是不要呢?

    要,你就是贪图那点银钱,不要,你就得自己掏腰包。

    于是从那以后,凡是碰到难民,百姓的第一反应便是——去找小菩萨啊!

    书生自那以后,每日打开家门,门前总会站着几个或十几个不等的难民,过了不到半月,书生的家便成了难民专门的收容所。

    再家大业大、富可敌国的人家,也养不起整个国的难民,何况书生家也只是稍稍富余。于是,在那书生散尽了家财,再也养不起难民,但难民还是被百姓源源不断往书生家里送的时候,书生第一次拒绝了。

    书生的美名一落千丈,被人骂成了一坨屎。

    而终于撑不住了的书生,在家徒四壁下,无奈散尽了全部的难民。

    自此,难民重新流浪,无人再去收留。那书生也不知道去向,再也没人听到过他的消息,兴许也成了难民中的一员,然后活活饿死;也兴许受不了被人谩骂,找了个地方吊死了。

    后来,这群数量庞大的难民,在流亡的路上饱经了风霜与人情冷暖,对同国的百姓渐渐染上了恨意。他们嫉恨这个对他们冷眼相向的自家国土,嫉恨他们的同胞,嫉恨每一个饥饿寒冷时候,人们冷漠的眼神。

    俗语说的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一群心中有仇恨的亡命徒,凑在一起,怀着报复的心理,成了远安内乱的主使。

    而就在远安爆发前所未有的内乱时候,边境的小国们兴许是听到了风声,想来分一杯羹,同时在此时揭兵而起,将这向来强大的古国打了个措手不及,远安近千年来头一次被人攻下近半数的城池,死伤惨重。

    而就在各国打的激烈,天下大乱之时,天灾说来就来。

    一场蝗灾,将广袤大地上的滚滚硝烟熄了个透彻,远安连同周边趁人之危的小国,全部陷入饥荒之中,再也没人举得起刀剑。

    于是流民越来越多,已经苟延残喘的远安一夜之间坠入谷底,百姓无粮,涌入皇都。

    但皇都的粮库也并不是取之不尽,远安皇帝一道诏令,皇都就此封城。

    从此,流民们在饥寒交迫中绝望等死,皇都人民在尚且能自足的存粮里吃一顿少一顿。

    到今日,便成了长俟看到的模样。

    国师说完,四下沉默。一阵清风自山野间吹来,吹过一片自欺欺人的欣欣向荣。

    国师干笑了两声,干巴巴道:“不过,近来,那个什么,匪徒暴民倒是越来越少了,粮食不够嘛……呵,呵。”

    ……

    长俟脸上无甚表情,语气也淡淡的,开口说话却扎了人:“听起来可真安全。”

    姬自牧不痛不痒地附和:“蝗虫该记一功。”

    一直未开口的灰袍神君抬起眼眸,看了四周一眼,神情有些复杂。

    那国师自己尴尬完了,才想到一伙人还站在荒郊野外说话,他踌躇片刻,道:“各位别站在此地说话了,不如去我那儿落脚吧?”

    姬自牧不置可否,点点头。那穿白色暗纹袍的神君开了口:“我们两个就不去了,”他对长俟行了个礼,“我们事已毕,不留了,二位仙友最好也不要过多逗留,处理了事,早早离去的好。”

    长俟点头,回了个礼。那位神君看着国师道:“世道如此,对于百姓来说,天灾和人祸,蝗灾和战乱,”他笑了笑,“又有什么区别呢?”

    说完,他看了身边的灰袍神君一眼,广袖一挥,踏风而上,脚边白光骤现,随即飞天而去了。

    那灰袍神君望了望天,又望了望地。忽然不甚明显地笑了,那笑容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难过。

    他左右看看,而后忽然把两手一摊。

    这个动作做出来的瞬间,长俟心中莫名紧了一下。

    他摊开双掌的模样看起来十分豁达洒脱,但又透出隐隐的无奈和迷惑。他的表情淡淡,如对世事都已通透,眼中却有遮盖不住的落寞。

    之后,那人负手而立,随着上一个神君乘风而去了。

    国师见到此景,心中大惊,忙不迭下跪俯首,口中大喊:“神仙!是神仙降世!”小厮和官兵在身后也跪倒一片,诚惶诚恐。

    姬自牧望着二人离去的方向,轻轻眯起了眼。

    尽管皇都已经不复以往,但皇都里的景象与周边的破败城池仍然处在完全不同的境遇,街上仍有商贩集市,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是他们不再以银钱交易,而是改成了以物换物。

    一斤肉,能换三斤米。

    有稚子走在街上,嘴馋路边一袋蜜饯,哭着闹着要吃,怎么劝也不走。长俟见那孩子的父亲无法,最后还是将肩上刚换来的十斤大米卸下,称了半斤,换了半袋蜜糖。

    城里的孩子们还能用几滴眼泪换半袋蜜饯,殊不知隔着一道城墙,有无数流民正面对着遍地饿殍和同类的箭矢,乞求得到一口救命的粮食。

    行至皇都最中心处,直冲皇宫大门的大道中间,有座巨大的石像,石像的底座便足有到人肩这么高,底座上,有两座高耸的石雕,石雕比周围的房屋还要高,站在下面仰望的时候,能感受到让人心颤的磅礴。

    那两个石雕一个是老人模样,一个是少年模样。均穿着铁甲,手握长剑,看打扮应是两个将军。

    老将军的石像盘膝而坐,石头刻成的五官有些模糊,但能看清此人双目平稳坚毅,目视前方,眼神炯炯。他膝头横放一把重剑,虽为石像,却能从那人挺直脊背中,让人感受到一股肃穆的庄严。

    在那人身后,那位少年将军的石像,却是站着的。但他的脊梁并不挺直,甚至微微有些弯曲,那少年右手握着重剑,剑尖扎入地面一寸,他的手堪堪撑在那剑的剑柄上,看起来像是在借剑苦苦支撑着站立的,他的头微微低垂,待长俟走近了,才发现那少年双目紧闭,沉静的面庞却隐约透了淡淡笑意。

    那底座之上,苍劲地刻着“尉迟”两个大字。

    国师的轿辇停在石像旁,那老头撩起帘子仰望着高耸的石像,目光明亮向往。

    国师开口道:“小哥哥,这就是我说的,承了神寓的两位将军。”他指着那个老人,“这是尉迟爷爷”而后,他指着少年石像:“这就是你,你当年的名字,叫尉迟消。”

    姬自牧抱臂仰头看着那少年石像,神色不明。长俟却是顿时恍然大悟了。

    那让人恶寒的称呼原来是误会一场——人家叫的是消哥哥。

    怪不得有口音……

    长俟抬头,仔细打量着那少年人的模样,但只能模糊分辨出五官,石像刻画人总是有些抽象的,饶是长俟本人站在这里,也无法让人看出什么相似的端倪。 m.a

    国师自己看够了,才又钻进轿辇,“消哥哥,你们随我来。”

    熙熙攘攘的街上,在众人对这十分惹眼的二位俊俏公子打量的目光下,长俟和姬自牧随着轿辇,慢悠悠向皇宫而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